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知识 > 症状 > 孩子不合群?警惕青少年闭锁型心理障碍

孩子不合群?警惕青少年闭锁型心理障碍

2015-01-12 来源:健客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在增长,思维能力在增强,实践范围在扩大,有着许多独特的想法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却担心讲出来会被家长笑为“想入非非”,于是将内心活动闭锁起来。

  部分家长发现,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之时,有了心事也不轻易向父母吐露,也变得不再过分依赖父母,有时候明明表现出想与人交往,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的欲望,却迟迟不见实际行动,而在自己苦于不能被别人理解时,又散发出一种孤独感。青少年时期明明是精力旺盛,散发着强烈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却又为何陷入闭锁型心理障碍之中?

  首先,这是由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生理成熟和心理的成熟的不同步而引起的。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二高峰期。生理上的突飞猛进与心理成熟的相对滞后,导致产生种种思想上的烦躁以及行为上的封闭等闭锁心理的现象。

  其次,青少年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逐渐成熟的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和自我经验能力的提高,青少年急切需要按照新的观念来控制自我意识的方向,并在思想和行为上努力改变和塑造自我,使自己具备理想中的人物形象或刻意追求的标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明显增强,他们情感的外显形式与内在的经验,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比如,对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人明明是厌恶的,但出于礼貌或其他原因,可以表现得不在意,甚至表现得比较热情。他们对于批评和表扬的体验是很深刻的,但表面上却可以装出若无其事,无动于衷,喜怒不形于色。他们犯了错误,内心也是很害怕的,但往往显出一付无所谓或不在意的神态来。他们会由衷喜爱和尊重自己的老师,却不肯把这种情感流露出来,表现出明显的文饰、曲折和内隐的特点。

  再次,青少年是从儿童期向成人期发展的阶段。这一过渡时期,使得他们处于边缘人的地位。他们处于两个群体之间,哪一个那种群体的正式成员也不是,与两者都不能安然相处。当青少年感受到父母、老师和其他人以及同自己结交的朋友对待自己的态度模棱两可时,他们便对自己的所言所行缺少把握,无所适从,只好以心理的闭锁取而代之。

  研究还表明,青少年的闭锁心理的产生与其个性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

  个性因素:气质性格外倾、活泼好动的人,兴趣广泛、生活圈大的人闭锁心理表现不很明显。相反,气质性格内向、生活圈狭窄,生活单调的人,闭锁心理表现指数明显提高。

  家庭因素:家庭关系和谐,父母对青年关心,采用民主型教育,青年闭锁心理的表现指标数低。相反,与父母关系紧张,或父母只关心青年学业,或采用严厉管束,放任溺爱教育方式的家庭,青年人的闭锁心理表现明显。残缺家庭的青年表现尤为明显。

  学校因素:青年学生与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关系融洽、友好,与同学亲密无间,有较多好朋友,学习成绩好,他们闭锁心理表现不明显。相反,与老师关系紧张、情绪对抗,缺少朋友,闭锁心理表现显著。

  因为闭锁心理,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往往存在困难,许多人把这叫做“代沟”。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在增长,思维能力在增强,实践范围在扩大,有着许多独特的想法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却担心讲出来会被家长笑为“想入非非”,于是将内心活动闭锁起来。如果这个时候大人不理解,一味地强行干涉他们的“世界”,就更会加深孩子的闭锁。因此,对待青少年的闭锁型心理障碍问题不能以粗暴的态度处之。

    (健客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健客网)

(责任编辑:小叶)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