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强迫抑郁 > 如何做好对精神病患者的行为干预?

如何做好对精神病患者的行为干预?

2015-01-08 来源:健客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对精神病患者的行为干预要遵循循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原则。精神病患者出现精神分裂症状以后,要第一时间做好行为干预,制止其实施精神分裂行为,绝对不能姑息迁就,必要的话,甚至可以通过,强制性手段进行控制。

  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暴力现象,它不受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国家法律亦难以界定,从而容易对病人自身和社会造成损害。此外,精神病人由于认知等方面的障碍,通常缺少必要的生存能力。因此,对精神病人进行行为干预是必要的。那么,该如何做好对精神病患者的行为干预呢?

  对精神病患者的行为干预要遵循循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原则。精神病患者出现精神分裂症状以后,要第一时间做好行为干预,制止其实施精神分裂行为,绝对不能姑息迁就,必要的话,甚至可以通过,强制性手段进行控制。

  1、对精神病人的认知行为干预

  这包括入院时、住院期、出院前和出院后四个阶段的干预。

  (1)入院时的干预措施:患者入院时访谈护士热情接待,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住院制度及主管医师和护士。对不能合作的患者,争取家属协助配合。专职访谈护士与患者以朋友式的方式进行交谈,彼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配合治疗护理打下基础。

  (2)住院期间的干预措施:入院后访谈护士根据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背景、承受能力等情况评估其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指导。

  ①认知训练。包括音乐、书法、绘画、舞蹈、演唱等艺术性欣赏认知调理。

  ②自理能力训练:包括按时作息、穿衣铺床、料理个人卫生等内容。

  ③社会交往技能训练。包括如何正确表达意愿、正确地做出积极清求和寻找帮助等技能。

  ④就业行为技能训练:让患者参加各种手工训练劳动及集体劳动,采用任务指标结合奖励措施等方法激发患者的参与热情,为其回归社会做准备。

  (3)出院前的干预措施:精神病患者多发生于青壮年,这类患者常因缺乏合理照顾、监护与指导易复发。访谈护士在患者出院前再次强调维持用药的重要性与定期复诊意义,指导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与家人、同事交流沟通和寻求帮助的方法,为他们重返社会打下基础。

  (4)出院后的干预措施: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进行第1次电话随访,并预约复诊时间,此后每季度电话随访至少1年,从中了解患者院外服药、睡眠、工作、学习、个人卫生、社交活动或家务劳动情况。再次宣教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知识、用药指导和康复训练。

  2、对精神病人的心理行为干预

  这也按照四个阶段来进行,即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改阶段和再教育阶段。

  ①心理诊断阶段:通过真诚友善的交谈,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寻找患者情绪、行为问题,如情绪障碍、治疗依从性差等。

  ②领悟阶段:帮助患者认识引起和使其症状持续的原因,即找出不合理信念,使患者知道自己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表现是什么,产生这些表现的原因是什么。

  ③修改阶段:对不合理信念提出质疑,然后采用不断提问的方法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改变不合理信念。如治疗者直接向患者提出问题:怎样证明你的观点?有哪些证据证明事实是这样的?你能找出相反的证据吗?

  ④再教育阶段:探索患者是否存在与症状无关的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辩论,使患者学会并逐渐养成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的方法。

  对精神病人进行行为干预,不仅能够帮助患者疏解内心冲突,驾驭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而且能有效对抗甚至化解患者的暴力意念,防治暴力事件发生。

    (健客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健客网)

(责任编辑:小叶)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