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大全   >  小儿科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别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一)治疗
1.一般治疗
(1)护理:应按早产儿加强护理。置婴儿于适中温度的保暖箱内或辐射式红外线保暖床上,用监护仪监测体温、呼吸、心率、经皮测TcO2和TcCO2。还需监测平均气道压。环境温度需保持腹部皮肤温度在36.5℃或肛温(核心或深部温度)在37℃,使体内耗氧量在最低水平。相对湿度以50%左右为宜。经常清除咽部粘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液体进入量和营养,可采用静脉高营养液滴入,至能吸吮和吞咽时母乳喂养。
(2)支持治疗:保证营养和液体入量,不能哺乳者用1/5张含钠液60~80ml/(kg·d),第2天以后100~120ml/(kg·d),静脉滴注。使用人工呼吸机者,如果吸入气中水蒸气已饱和,补液量应减少为50~60ml/(kg·d)。
(3)供氧和机械呼吸:为改善缺氧,减少无氧代谢,须供给足够氧气,轻症可用鼻塞、面罩或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如FiO2已达0.8,而PaO2仍在6.65kP(50mmHg)以下则需作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吸气峰压不超过2.9kPa(30cmH2O),平均气道压<0.98kPa(<10cmH2O),呼吸频率25~30次/分,吸气时间(I):(E)=1:1~2FiO2开始时高,以后渐减至0.4。撤除呼吸机时先以加强呼吸(IMV)过渡,每10次呼吸加强一次。也可采用高频率呼吸,用较小潮气量和较高通气频率进行通气,由于某种原因于吸气时间短,故吸气峰压和平均气道压道压均低,胸腔内压亦低,有利于静脉回流,常用的方法是高频喷射通气(HFJV),用鼻管插入新生儿鼻腔 1.5~2cm左右,驱动氧压(工作压力)0.125kg/cm2,喷射频率150~300次/分,根据病情持续1~3 小时后,与一般鼻塞法供氧交替治疗,至血PaO2能维持7.98kPa(60mmHg)以上,但不超过11.97~13.3kPa(90~100mmHg),则可改用鼻塞法。
2.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PS已成NRDSP的常规治疗,天然PS(包括猪肺、牛肺PS)的第一次剂量120~200mg/kg,第二次和第三次剂量可减到100~120mg/kg,各次间隔约8~12小时,每次将计算出的剂量置于3~5mg/kg生理盐水中备用,将气管暂时脱离呼吸机,再以PS从气管插管直接滴入肺中,滴入时转动婴儿体位,从仰卧位转至右侧位再至左侧位,使药物较均匀进入各肺叶。如气管插管中有一小旁通道,则PS可从小通道中滴入,这样不致影响血氧饱和度的波动。用后1~2小时的呼吸窘迫症状即可减轻,如用合成的Exosurf,剂量为5ml/kg,内含DPPC67mg/kg,有效时间出现较晚,症状约在12~18小时才改善。不论天然或合成的PS治疗效果都是愈早用愈好。天然PS并不增加以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少数婴儿对PS治疗效果不佳,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极低出生体重的肺不但功能不成熟,结构上也不成熟,伴有肺发育不良,
②重度窒息儿反应极差
③存在肺水肿(如PDA左向右分流量大),渗出液中的蛋白质多,拮抗PS。
④伴有其他疾病如严重肺炎,故需寻找原因,另加治疗。
3.对症治疗
(1)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酸中毒时首选5%碳酸氢钠每次3~5ml/kg,或根据测定的BE和CO2-CP计算:BE×体重(kg)×0.3=Na+HCO3mmol/L,但一天量不超过6~8mmol/kg。高血钠时用3.64%萨姆(氨丁三醇,THAM) 2~3ml/次,静脉注射。高血钾时用25%葡萄糖50mg/kg,并按每3~4g葡萄糖加1U胰岛素,静脉滴注。
(2)控制心力衰竭:用洋地黄快速制剂,如毒毛花苷K(毒毛旋花子甙K )0.01mg/(kg·次),或毛花苷C(西地兰)每次0.015mg/kg,缓慢静脉注射。动脉导管重新开放者可试用吲哚美辛(消炎痛)每次0.02mg/kg,共用3次,每剂间隔12h;小于2天者,后2剂的剂量减半。
(3)严重缺氧:严重缺氧出现抽搐时,用20%甘露醇每次5ml/kg,静脉注射。
(4)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时及时用洛贝林(山梗菜硷)或尼可刹米(可拉明)。
(5)抽搐:烦躁和抽搐用地西泮(安定)每次0.2~0.3mg/kg,静脉注射;或苯巴比妥每次5~7mg/kg,肌内注射。
(6)恢复期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可用消炎痛,共用3剂,每剂间隔12小时,首剂0.2mg/kg,第二、第三剂的剂量根据日龄渐增,小于2天者各次0.1mg/kg,日龄2~70.2mg/kg,>8天各为0.25mg/kg。进入途径可静脉滴入,如果经心脏导管直接滴至动脉导管口则疗效更佳,也可口服,但疗效较差。消炎痛的副作用有肾功能减低,尿量减少,血钠降低,血钾升高,停药后可恢复。若药物不能关闭动脉导管,可用手术结扎。
4.预防和控制感染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选用有效抗生素。由于肺透明膜病不易与B族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鉴别,故多主张同甘共苦时试用青霉素治疗,剂量20~25万μ/kg·d,分3~4次静滴或肌注。
(二)预后
病死率很高,早期应用加压辅助通气者大多可以存活。存活72h以上者如无严重并发症,患儿常可产生足够的表面活性物质,使病情逐渐好转。以机械通气和呼吸机治疗为主的呼吸治疗和危重监护技术,已经能够使90%以上的RDSN患儿存活,但并发脑室出血者预后恶劣。

 

推荐药店

同仁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找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找医生

更多 >
  • 陈超 陈超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小儿科
  • 周蓓华 周蓓华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小儿科
  • 高薇薇 高薇薇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小儿科
  • 张又祥 张又祥 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小儿科
  • 郭芳 郭芳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小儿科
  • 孙轶 孙轶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小儿科
  • 郭芳 郭芳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小儿科
  • 刘海燕 刘海燕 主任医师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小儿科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找医院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