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大全   >  内科   >  血栓栓塞性疾病

血栓栓塞性疾病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肌钙蛋白、脑CT检查和血管影像学检查。现代无创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如血管彩超对诊断颈动脉斑块,下肢DVT敏感而准确,CTA、MRA可提供全身血管的影像,准确性与DSA相近。
对于动脉血栓形成性疾病,危险因素的评估和检测对于判断有无疾病和预后非常重要,危险因素评估也是治疗决策的依据,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遗传史、家族早发血管血栓性疾病病史,血压、血脂、血糖及其控制情况,吸烟史等。在高危人群应通过健康体检及早发现相关危险因素,及早有效干预。 

1、动脉血栓形成
动脉血栓形成主要累及心血管、脑血管和外周动脉血管,这些部位的血栓形成多数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形成的,即血管内壁的损伤导致血栓形成,严重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和急性下肢缺血、坏死等。因此,动脉粥样血栓形成就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血栓形成与危险因素相关,除遗传、年龄和性别以外,很多危险因素与生活方式紧密相关,是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动脉粥样血栓形成往往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越多,强度越大或者暴露的时间越长,血管病变和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梗死、血管性死亡)的发生率就越高。动脉粥样血栓形成往往累及多个血管床,尤其存在糖尿病的情况下;一处血管病变或者事件意味着另一血管也可能已经或者即将出现类似问题;下肢血管病变很少直接导致死亡,但下肢血管病变是发生心肌梗死或者脑梗死的预测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动脉粥样血栓栓形成是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急性动脉闭塞可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以及急性下肢缺血、坏死或坏疽。非闭塞性疾病表现为稳定性心绞痛、慢性缺血性脑病和下肢间跛等。
2、静脉血栓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主要并发症或者后果是肺栓塞,两者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VTE)。西方静脉血栓栓塞导致的死亡排在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三位。除损伤导致静脉血栓形成以外,静脉血栓形成多与血流缓慢和引流不畅有关,另外血液成份中致血栓因子,如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蛋白C抵抗对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大于动脉系统。静脉血栓栓塞多发生在外科大手术/创伤、恶性肿瘤、严重疾病、长期制动/卧床、存在先天性易栓症等基础之上。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受累局部血液回流不畅,发生淤血和水肿,甚至局部坏死;另外,深静脉系统的血栓可以顺血流栓塞到肺动脉导致肺栓塞,甚至导致死亡(致死性肺栓塞);在发生静脉血栓栓塞以后,许多患者仍然存在下肢浮肿和/或肢体营养障碍,称为血栓后综合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肺栓塞多发生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基础之上,尤其近端(腘静脉以上包括腘静脉)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如不能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死亡率可以高达30%,多数死亡发生在2小时以内,1小时内死亡11%,许多患者根本来不及挽救,因此,对于肺栓塞应该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开始。静脉血栓栓塞的预后不但取决于急性期的可靠诊断和有效治疗,长期治疗防止复发、防止发生血栓后综合征是提高远期生存率和改善远期预后非常重要的措施。
3、外周动脉栓塞
外周动脉栓塞是最常见于房颤、心梗、主动脉瘤等患者,常导致急性动脉缺血,如中风、肠梗死、下肢坏死等。 

推荐药店

同仁堂

血栓栓塞性疾病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血栓栓塞性疾病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

血栓栓塞性疾病找医生

更多 >
  • 严晓伟 严晓伟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心血管内科
  • 楼慧玲 楼慧玲 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老年科
  • 匡斌 匡斌 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整形外科
  • 宋现涛 宋现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 郎德海 郎德海 主任医师
    宁波市第二医院
    血管外科
  • 王建文 王建文 主任医师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体检、保健科
  • 宋善俊 宋善俊 主任医师
    武汉协和医院
    血液科
  • 王岐山 王岐山 主任医师
    陕西省人民医院
    血液科

血栓栓塞性疾病找医院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