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纵隔感染
诊断方法根据上述病史,食管镜检术后或纵隔穿透伤后,很快出现为高热、寒战、虚脱与休克,胸骨后剧痛,呼吸困难,心率增快。如为气管或食管损伤,早期可以于颈部呈皮下气肿及皮下捻发音,皮下气肿开始于颈区并迅速向全身弥散。白细胞有不同程度增高,有的可高达30×109/L(3000/mm3)以上。当急性纵隔感染播散至双侧肺门区域时,有显著之肩胛区痛。
当胸骨发生不稳定,病人常主诉胸前切口疼痛加剧,尤其在咳嗽、咳痰、胸廓猛烈振动时,可有胸骨摩擦移动感。如不合并感染,一般并无发热反应。当胸骨哆开较明显,往往表皮出现裂缝,从切口完全哆开,则可见两半侧胸肌随呼吸而有大幅度的移动,可有交错对扰现象,影响呼吸功能,而使病人出现气促、心率增快等。体格检查,早期按扪病人胸骨两侧,在深呼吸时可有胸肌移动感,较明显者,尚可听到胸骨摩擦音。如有表皮小裂口,在深吸气或咳嗽时可见小气泡从纵隔挤出。完全哆开者,可从创口察看显露的纵隔组织、心包和心脏。
总之,采用胸肌正中劈开切口的心脏手术术后如出现胸骨摩擦感,在深呼吸按压胸骨有移动感的体征,即能作出胸骨哆开的诊断。心内直视手术后,如体温上升至39℃以上,持续4~5d而无下降趋势,或下降后再出现高热;仔细检查切口,如胸骨旁有明显触痛和(或)胸骨移动感,或出现脓性分泌物或气泡,即能肯定纵隔感染的诊断。胸骨X线照片如示胸骨后增深阴影或积气亦有助于确诊。必要时可纵隔穿 刺吸引或经剑突下穿刺可抽出脓性分泌物。
继发性纵隔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疼痛和脓性分泌。病人术后体温不退,1星期内上升至39℃以上或消退后又上升。于弛张高热前,尚有寒颤。切口疼痛加剧,最后在局部切口或引流处出现的时间最短在术后3D,长者在2星期以上,一般在7d左右。体格检查,按压切口旁、胸骨边缘有压痛。如纵隔感染已扩散至骨髓炎,胸骨开始不稳定,则有胸骨哆开的一些体征。血化验,白细胞计数和多核细胞显著增高。计数可增至(10~20)×109/L(1000~2000/mm3)以上,有高达30×109/L(3000/mm3)以上者;多核细胞常在90%以上。胸骨侧位摄片示胸骨后方有密度增深的阴影,如有骨髓炎尚示骨质疏松和破坏。
需与原发性纵隔肿瘤相鉴别因为当纵隔发生肿瘤时,极易合并感染,需要严格区别以免耽误治疗。
纵隔肿瘤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呼吸道症状:胸闷胸痛一般发生于胸骨后或病侧胸部。大多数恶性肿瘤侵入骨骼或神经时,则疼痛剧烈咳嗽常为气管或肺组织受压所致,咯血较少见。
(2)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肿瘤压迫或侵蚀神经产生各种症状:如肿瘤侵及可引起声音嘶哑可产生胸痛或感觉异常,引起肢体瘫痪。
(3)感染症状:如囊肿破溃或肿瘤感染影响到支气管或肺组织时则出现一系列感染症状。
(4)压迫症状:食管气管受压,可出现气急或下咽梗阻等症状。
(5)特殊症状:患者咳出皮脂物及毛发
继发性纵隔感染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继发性纵隔感染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