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大全   >  内科   >  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别名:脱肛

直肠脱垂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儿童和老年人多见。
1.临床分类 根据脱垂程度,分为部分性脱垂和完全性脱垂2种。
(1)部分性脱垂:为直肠下端黏膜与肌层分离,且向下移位形成皱襞,故又称黏膜脱垂或不完全脱垂。其脱出组织较少,长度为2~5cm,可以是部分黏膜或全圈黏膜下脱,可呈放射状排列。脱垂部分为两层黏膜,与肛门之间无沟状隙。
(2)完全性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严重时直肠和肛管均翻出肛门外。脱出组织多,长度常超过10cm,形状呈宝塔状,黏膜皱襞呈环状排列,脱垂部分为两层折叠的肠壁组织。成人大多是完全脱垂,女性较多,常伴有肛门功能不良。
2.症状与体征 直肠脱垂病人常有慢性便秘、排粪无规律的病史。起病缓慢,早期感觉直肠胀满,排粪不净,以后感觉排便时有肿块脱出而便后自行缩回,疾病后期咳嗽、用力或行走时都会脱出,需用手托住肛门。如直肠脱出后未及时托回,可发生肿胀、炎症,甚至绞窄坏死。病人常感大便排不尽,肛门口有黏液流出,便血、肛门坠胀、疼痛和里急后重,有时伴有腰部、下腹部或会阴部酸痛不适。
腹部检查无异常。嘱病人做下蹲动作,可见脱出的直肠(图3)。
直肠外脱垂诊断并不困难。患者蹲下做用力排便动作,即可见红色球形肿块突出肛门2~5cm,有放射状沟纹,指检示其为两层折叠的黏膜,排便后自行缩回。完全脱垂的脱出肠段较长,呈椭圆形或宝塔状,长约10cm,有层层折叠的环状皱襞,两层黏膜之间可触及肌层,直肠指检感肛管括约肌松弛无力可确诊。

直肠黏膜脱垂需与环状内痔相鉴别,两者病史不同,环状内痔脱出可见梅花状痔块,充血呈暗红色,易出血,痔块间是凹陷的正常黏膜。直肠指诊,括约肌收缩有力,而直肠黏膜脱垂有括约肌松弛。

推荐药店

同仁堂

直肠脱垂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直肠脱垂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

直肠脱垂找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直肠脱垂找医生

更多 >
  • 王晓学 王晓学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第六医院
    肛肠外科
  • 席亚鸣 席亚鸣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 陈凯 陈凯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肛肠外科
  • 罗湛滨 罗湛滨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肛肠外科
  • 关瑞剑 关瑞剑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肛肠外科
  • 常忠生 常忠生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肛肠外科
  • 熊千祺 熊千祺 主任医师
    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 朱建红 朱建红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肛肠外科

直肠脱垂找医院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