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大全   >  小儿科   >  小儿药物性肾损害

小儿药物性肾损害

药物性肾损害可表现为各种临床综合征,与药物种类、损害机制、使用时间及机体状况有关。
1.急性肾功能衰竭(ARF) 较为多见,由X线造影剂导致的ARF多在造影后48h内出现;由磺胺、氨基糖苷等肾脏毒性药物所导致的ARF,主要见于用药5~7天后或一次性大剂量用药后24~48h。由青霉素类所致过敏反应,损害多在用药后24h内发生肾功能衰竭。
2.肾小管-间质疾病 青霉素可引起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而表现为血尿、白细胞尿、蛋白尿。尿白细胞中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可>30%),同时伴肾功能不全、发热、药疹,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慢性间质性肾炎可由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所引起,用药时间往往长达数月以上。肾毒性抗生素(氨基糖苷及头孢霉素类)和抗肿瘤(顺铂)等,除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外,也可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近年来,由卡托普利所致的慢性间质性肾炎也逐步增多;此外,两性霉素、四环素及部分中药可引起肾小管性酸中毒、范可尼综合征、肾性尿崩症等肾小管疾病。
3.肾病综合征 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等。青霉胺、NSAID等均可导致肾病综合征。
4.肾炎综合征 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高血压。
5.单纯性血尿和(或)蛋白尿 各种肾毒药物如氨基糖苷、头孢菌素、磺胺、NSAID、抗肿瘤药物均可引起。
6.慢性肾功能衰竭 由木通、防己、益母草等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所引起的肾损害,表现为进行性难以逆转的肾功能衰竭。
7.梗阻性肾损害 主要由大量磺胺结晶阻塞肾小管引起,肿瘤化疗药物也可引起尿酸结晶阻塞肾小管。
8.溶血尿毒综合征(HUS) 避孕药、环孢素、FK506、奎宁等可导致继发HUS。 根据用药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肾损害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诊断并不困难,但缓慢发生的肾脏损害的早期识别仍有一些难度。因此,使用这些药物应注意比较用药前后的肾功能、尿改变以及一些尿小分子蛋白和尿酶的改变,以早期诊断,避免不可逆损害的出现。

 

1.非药物急性肾小管坏死 药物性肾损害以急性肾小管坏死最为常见,须与其他原因导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相鉴别,如有明显用药史,用药过程中或用药后肌酐清除率较正常下降50%以上,B型超声显示双肾增大或正常,在除外肾前性与肾后性氮质血症应考虑药物性肾小管坏死。
2.急性肾功能衰竭 药物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应与由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及狼疮性肾炎及小血管炎相关性肾炎所致的急性肾衰相鉴别。其鉴别要点是,上述非药物性急性肾衰均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共同表现,但各自还有原发病的特征性表现,病理变化也具有相应特点。肾脏损害多发生于使用药物之前。
3.急性间质性肾炎 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有可疑的过敏药物合用史,有全身过敏表现,尿检可见无菌性白细胞尿,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占1/3和(或)蛋白尿,肾功能检查肾小球滤过功能在短期内出现进行性下降,伴近端和(或)远端肾小管功能的部分损伤。血中IgE升高有助于诊断。肾活检有助于确诊。
4.急性肾小球肾炎 药物性肾损害有时可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出现蛋白尿、血尿、血压升高及水肿,与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相似,有时难以鉴别。但急性肾炎常出现于感染后,而药物性肾损害多有明确的用药史。
5.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一些药物如止痛剂的肾损害进展相对缓慢,临床表现有轻度蛋白尿、尿浓缩功能减退和血压升高,与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易于混淆。但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先有高血压病史,起病缓慢,高血压病史5~10年后才出现肾损。

 

推荐药店

同仁堂

小儿药物性肾损害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小儿药物性肾损害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

小儿药物性肾损害找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小儿药物性肾损害找医生

更多 >
  • 郭桂梅 郭桂梅 主任医师
    上海市儿童医院
    肾内科
  • 刘素廉 刘素廉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肾内科
  • 张丽芬 张丽芬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肾内科
  • 张晓燕 张晓燕 副主任医师
    陕西省人民医院
    小儿科
  • 王荣 王荣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肾内科
  • 熊焰 熊焰 主任医师
    沈阳红十字会医院
    肾内科
  • 何莉萍 何莉萍 主任医师
    苏州市立医院
    小儿科
  • 夏瑗瑜 夏瑗瑜 主任医师
    武汉市第三医院
    肾内科

小儿药物性肾损害找医院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