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大全   >  内科   >  胸椎间盘突出症

胸椎间盘突出症

1.症状学基础及特点 胸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症状,主要来源于以下4种因素:
(1)机械性因素:由于椎间盘突出及椎间关节紊乱,直接造成具有典型力学特点的局限性背部疼痛,例如,卧床休息后疼痛减轻,活动后则症状加剧。急性胸椎间盘突出时,可产生有胸膜炎症状特点的疼痛。
(2)根性因素:椎间盘突出可挤压根管神经出口处的脊神经根,以致引起肋间肩胛带疼痛;高位胸椎间盘突出可引起Horner综合征。
(3)脊髓受压:当椎间盘组织直接压迫脊髓本身时,将产生广泛的症状,从轻微的疼痛和感觉异常到明显的瘫痪,可出现尿失禁和下肢无力,且病情发展迅速。
(4)内脏症状:胸椎间盘突出可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易与心脏、肺或腹部疾病相混淆。同时,可有括约肌功能紊乱、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碍;亦可出现神经营养障碍,下肢常有久治不愈的慢性溃疡等。有时,患者可被误诊为神经官能症或癔症而长期误治。
2.胸椎局部的一般症状 患者主要表现为椎旁肌紧张,严重者呈强直状;脊柱可有轻度侧弯及椎节局限性疼痛、压痛及叩痛。
3.体征的差异性较大 视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及椎管矢状径的大小不同。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体征存在很大差异。当对躯体进行仔细的浅感觉检查时,可发现与受压节段相一致的明显感觉障碍平面。肌无力通常呈双侧性,且可伴有直肠括约肌张力降低、脊髓长束征(如阵挛或Babinski征阳性等)。病程时间越短,上述体征越常见。胸椎间盘硬膜内突出罕有发生,这些患者通常出现严重的神经症状,包括截瘫。脊髓后柱的功能(位置觉和振动觉)受累较轻,大多能保留,这是因为脊髓被挤压部位在脊髓前柱;但病变后期脊髓后柱亦可同时受压而引起完全性瘫痪。
4.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本病有多种分型方式,但常用(1)依据发病急缓分型:
①急发型:指在数天甚至数小时以内急骤发病并引起神经症状者,其中病情严重的病例甚至可以出现瘫痪。其中半数患者有外伤史。
②缓发型:系慢性逐渐发病,大多因椎节退变所致,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症状,并逐渐加重,晚期亦可引起瘫痪。
(2)依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分型:
①轻型:指影像检查显示胸椎间盘突出,但临床症状轻微,甚至仅有一般的局部症状者。
②中型: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除椎节局部疼痛及叩痛外,可有根性刺激症状或脊髓症状;磁共振(MRI)检查可清晰地显示阳性所见。
③重型:主要表现为脊髓或圆锥受压症状,甚至出现完全性瘫痪。其中半数发病较急,尤其是年轻患者。
(3)依据病理解剖分型:
①侧型:因胸椎椎管狭小,因此髓核易向压力较低的侧后方突(脱)出,因此在临床上以侧型为多见。此型主要表现为单侧神经根受压,患者出现根性症状而无明显的脊髓症状。胸段的脊神经根在椎管内经过的距离甚短,仅2~5mm,一旦受压,可因感觉神经支和交感神经支的受累而引起剧烈的疼痛。
②中央型:此型是椎间盘向正后方突出,以脊髓受压为主,并出现或轻或重的运动功能障碍以及疼痛和感觉异常,其产生机制主要是由于:
A.脊髓直接遭受压迫:此是临床上最为多见的原因。
B.脊髓血供障碍:主要是突出物直接压迫脊髓前中央动脉所致。因脊髓的血供属终末式,侧支循环甚少,所以一旦血供障碍,即可招致急性截瘫。此时脊髓多呈横贯性损害。
C.当胸11~12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圆锥和马尾时,患者除有胸椎疼痛及放射至下肢的疼痛外,括约肌功能亦同时紊乱,以致在表现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同时,大、小便功能及性功能均受累;抑或是仅仅表现为马尾受压的症状。此型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由于本病较为少见,且患者以局部一般症状或神经症状为主来诊,前者常被诊断为胸背部纤维织炎等一般性疾患而在神经内科诊治。因本病的误诊率较高,所以为防止或减少这一现象发生,每位临床医师均应对本病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在临床上,对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3点:
1.病史 可急性发病,亦可缓慢发生,且症状轻重不一,应全面了解,包括既往的检查及治疗概况等。
2.临床表现 由于患者个体椎管矢状径大小不一,其症状差异亦较大,从一般局部隐痛到下肢完全瘫痪均可发生,因此对此类患者均应注意认真检查,以求及早发现。
3.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以胸椎常规的正位和侧位X线平片为首选;据报道,20%~50%的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椎管内有钙化的椎间盘。
(2)脊髓造影:用大剂量的水溶性造影剂行脊髓造影术的同时用CT扫描,是一种更准确的优良诊断方法。如不先行脊髓造影,而直接用CT检查,将会弄错受损脊髓的准确节段。但目前大多数学者均认为此种损伤性检查应被MRI检查取代,因为后者也是一种纵向观察估测整个胸椎椎管的方法。
(3)CT及MRI检查:凡疑及本病者,均应及早行MRI检查。作者发现,MRI检查是本病早期诊断及获取及时治疗最为有效的措施。此外,脊髓造影及CT检查等虽对本病的诊断亦有一定帮助,但由于其确诊率不如MRI检查,因此,切勿作为首选检查项目,目前已较少选用或仅作为参考。
4.其他检查 包括肌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等,对诊断胸椎间盘突出症多无帮助。

本病早期,在MRI影像结果显示之前,除需要与胸、腰椎各种疾患进行鉴别外,主要应与神经内科许多涉及胸段脊髓或脊神经根的疾患加以区别。为此,应当强调:全面认识本病,及早行MRI检查,不仅是为了诊断,而且其也是对本病进行鉴别诊断的最佳手段。

推荐药店

同仁堂

胸椎间盘突出症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胸椎间盘突出症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

胸椎间盘突出症找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胸椎间盘突出症找医生

更多 >
  • 赵福涛 赵福涛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
    风湿免疫科
  • 傅士平 傅士平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
    骨科
  • 张云祥 张云祥 主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科
  • 李危石 李危石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骨科
  • 孙垂国 孙垂国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骨科
  • 罗建平 罗建平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骨科
  • 赵炬才 赵炬才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骨科
  • 张广泉 张广泉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骨科

胸椎间盘突出症找医院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