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大全   >  外科   >  颈腰综合征

颈腰综合征别名:颈腰综合症

由于本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涉及颈段与腰段两个解剖部位,因此本病的发病特点是在具有颈髓受压或刺激症状的同时伴有腰椎椎管狭窄症症状,两组症状可以是一前一后出现,亦可同时并存。但在临床上更为多见的是在颈部手术后,下肢症状改善不大或根本无改变,经检查后才发现系腰椎椎管狭窄症症状;也可能是在因腰部症状来院就诊、检查时,发现其伴有颈髓受压症状;亦有不少病例是在腰椎手术后才发现颈椎症状,这种情况更多见于基层医疗单位。
现将颈部与腰部症状特点分述于后。
1.颈椎症状特点
(1)脊髓受压或受刺激症状:因其病理解剖实质为椎管狭窄,因此其脊髓症状以感觉障碍为先发,且多见,约占90%以上。在中期以后,由于病变程度加剧,波及锥体束,可出现运动障碍症状,并随着病程的进展而日益明显,并引起患者的注意。此类患者的根性症状大多较轻或缺如。
(2)影像学阳性所见:在X线、CT及MRI等检查中均显示椎管呈现发育性狭窄征,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矢状径的比值大多小于0.75,绝对值小于12mm,其中不少病例可在10mm以下。MRI检查可清晰地显示硬膜囊受压的情况及具体部位。
(3)非手术疗法有效,但下肢症状改变不大:此病所产生的症状为颈、腰段病变共同引起,较为有效的头颈部轻重量持续牵引可使上肢及躯干症状缓解,但却难以改善双下肢症状。因此,凡遇到此种情况,包括颈部减压术后者,均应进一步检查腰部情况。
2.腰椎症状特点 腰部症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述三大特点,当三者并存时,不仅具有诊断意义,且对鉴别诊断亦至关重要,应全面了解,并加以确认。
(1)间歇性跛行:即当患者步行数十米或数百米后,出现一侧或双侧,或以一侧为重的腰腿部症状,表现为腰酸、腿痛以及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等;但当稍许蹲下或坐下休息数分钟后,又可继续步行。如此,可连续行走,因有间歇期,故名间歇性跛行。此主要是由于,在步行时,下肢局部肌肉的舒缩使椎管内相应脊椎节段的神经根部血管发生生理性充血。此对正常人并无影响,亦不会出现什么症状;但在椎管及根管狭窄的情况下,由于其通路受阻,势必影响局部血液的回流,渐而形成静脉淤血,以致因微循环障碍而出现缺血性神经根炎,并随着步行时神经根受牵拉而出现一系列症状。但当稍许蹲下或坐、卧休息后,由于消除了步行时下肢肌肉活动所造成的刺激源,从而又使椎管恢复到正常宽度,症状也就随之减轻或消失。
(2)主诉与客观检查的矛盾:这是本病的另一特点。由于椎管狭窄使马尾及神经根在椎管内的容积处于正常范围的最低点,因此,当患者长距离步行或处于各种增加椎管内压的被迫体位时,主诉甚多,甚至可有典型的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尤其是在本病的早期及中早期。但在就诊时,由于临诊前的短暂休息,使椎管内压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此检查常为阴性。这种主诉与体检的不统一性,易使患者被误为“夸大主诉”或“诈病”。但在本病后期,或是由于各种附加因素,如合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以及下腰椎失稳、骨质增生和椎管内粘连等,并构成椎管内的持续性占位病变时,则可有阳性体征出现,并具有症状动力性加剧这一特征。
(3)腰部后伸受限及疼痛:由于本病具有发育性椎管狭窄,以致椎管的有效间隙减小或消失这一前提,因此,当腰椎从中立位到后伸位时,除使椎管后方的小关节囊及黄韧带挤向椎管和神经根管外,椎管长度亦缩短2.2mm(按一般身材),椎间孔变狭,椎间盘突向椎管,脊髓与神经根的横断面增粗。如此则使管腔内压急骤增高,患者腰部后伸受限,并由此而出现各种症状。但腰部恢复到伸直位或略向前屈时,由于椎管也恢复到原来的宽度,症状也立即消除或缓解,因而这类患者虽不能步行,却能骑车(临床上此组病例被称为体位型)。但如合并腰椎间盘脱出症时,则腰部亦不能继续前屈,甚至微屈时也出现腰痛与坐骨神经痛症状。
以上三大症状几乎每例患者都可出现,其阳性率甚高,其阳性率高达98%以上。故此,可以将此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事实上,仅个别病例需做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来证实本病。
此外,因病程长短、病变程度等的差异,患者尚可伴有其他症状。由于本病患者的椎管均有狭窄,因此髓核的稍许突出(或脱出)即可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而引起椎间盘突出症时的根性放射痛及腰部前屈活动受限等症状。因此,此类患者大多先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脱出症),来院治疗后方才发现本病。老年患者尚可伴有肥大性脊柱炎、小关节增生及椎体后缘骨赘形成等引起的临床症候,应全面加以检查。
根据前述的临床特点,本病在诊断上并不困难,主要依据以下特点:
1.具有颈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颈髓受压或受刺激所引起的局部及全身症状、体征。
2.具有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三大临床症状特点及其相应改变,早期以功能性改变为主,后期则出现阳性体征。
3.影像学所见 无论是X线还是CT、CTM检查,均显示颈椎及腰椎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的比值或绝对值均小于正常值。
4.易激惹发病 由于颈椎与腰椎椎管均有发育性狭窄,因此一旦在与椎管相邻的部位出现某些占位性病变,例如椎节的松动与移位,髓核的膨隆、突出或脱出,黄韧带的松弛或肥厚,以及小关节的松动、增生与变异等一般性病变因素,即可诱发各种脊髓或根性症状(以前者为多)。
5.其他 除常规颈部及腰部的X线及CT、CTM检查外,必要时亦可采用MRI检查。脊髓造影术既往被作为判定椎管狭窄的主要依据,但此种侵入性检查副作用较大,目前已被MRI及CT检查所替代。

 

本病主要是兼具颈椎与腰椎椎管的脊髓或马尾神经受刺激或受压所致的各种症状,主要是与颈椎病、腰椎间盘脱(突)出症以及与锥体束受累的某些疾患等相鉴别:
1.脊髓侧索硬化症 较为常见,颈腰综合征因同时引起上、下肢肌力减弱或瘫痪而易与本病相混淆。但本病的全过程中不伴有感觉障碍,患者发病年龄较轻,肌力减弱及肌萎缩较明显,颈椎与腰椎的椎管多无狭窄,且亦无腰椎椎管狭窄症所特有的三大临床症状,只要认真检查,一般易于鉴别。
2.脊髓空洞症 由于感觉症状较多,亦易与颈腰综合征混淆。但脊髓空洞症患者大多伴有感觉分离及营养性障碍,无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三大临床症状,易于区别。MRI检查有利于鉴别。
3.周围神经炎 大多为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毒与各种感染后所引起的末梢神经炎性改变,患者主要表现为双侧对称性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且无脊髓性受压及腰部三大症状,一般容易鉴别。
4.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 本病除可继发于各种因素,包括医源性因素外,长时间的椎管狭窄亦易继发本病。前者可根据原发伤患加以鉴别,后者则较难以区别,尤其是后期病例,常需依据MRS(脊髓磁共振)或脊髓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加以判定。对需行手术的病例,可在术中进行硬膜囊穿刺等检查加以证实。
5.脊髓痨 为晚期梅毒所致,以感觉障碍为主,目前甚为少见。本病患者具有冶游史、血液康华阳性及夏科关节等特征,一般易于鉴别。
6.其他 包括多发性硬化症、广泛性颈肩及腰骶部筋膜炎、骨质疏松症及退变性脊椎炎等,均应注意鉴别。

 

推荐药店

同仁堂

颈腰综合征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颈腰综合征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

颈腰综合征找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颈腰综合征找医生

更多 >
  • 吴玉杰 吴玉杰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
    骨科
  • 姚群英 姚群英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针灸科
  • 吴长喜 吴长喜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骨科
  • 金添 金添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骨科
  • 崇辉 崇辉 主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骨科
  • 张丽娟 张丽娟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针灸科
  • 乐增年 乐增年 主任医师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骨科
  • 崔惠全 崔惠全 主任医师
    宁海县第一医院
    骨科

颈腰综合征找医院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