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曼-皮克病别名:类脂组织细胞增多症
本病为婴幼儿期常见疾病,一般出生时正常,出生后6个月内出现症状。早期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营养低下和明显消瘦,患者面色苍白,皮肤呈蜡黄色,亦可出现棕黄色色素沉着,体格及运动发育均迟缓,智力逐渐减退,成为白痴样。有些病例可出现耳聋、失明、麻痹等症状,亦可出现肢体强直、震颤,甚至抽搐。体检有肝脾平行肿大,可达肋下10cm,质地较硬。淋巴结亦可轻度肿大。约1/3病例眼底检查在黄斑部可见樱桃红斑点,与黑朦家族性白痴所见者完全相同;贫血一般不重,早期白细胞较高,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在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胞浆内可见较大的空泡;晚期血小板可减少,血清中性脂肪增加,神经磷脂正常,胆固醇正常或稍高,肝功能一般正常或稍差;临床上主要有3种类型,亦有文献报告将其分5型。
1.急性婴儿型(A型) 此型约占Nie-mann-Pick病例85%以上,体内多数细胞缺乏鞘磷酯酶,临床上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半数病人眼底黄斑周围出现樱红色斑点。此型病情发展迅速,多在3年内死于严重的消耗和感染。
2.慢性内脏型(B型) 发生于婴儿期和儿童期,表现生长迟缓,病情缓慢进展,多数病人在十几岁或刚进入成年时死亡。肝、脾、淋巴结肿大,有时伴脾功能亢进,一般无神经系统表现。
3.C型 本型的所有表现均可出现,部分病人无鞘磷酯酶缺乏。病人可于婴儿期发病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内脏病变,神经系统病变较晚出现,或表现成人期发病仅伴有内脏病变。
婴幼儿期有肝、脾大,且肝大于脾,并逐渐出现神经系统表现者,应怀疑本病,黄斑区如发现有樱桃红色斑点,肺部X射线片中有粟粒样改变者支持本病诊断,重要诊断依据为骨髓中找到典型泡沫样尼曼-皮克细胞。鞘磷脂酶活力测定如减低可确诊。
应与下列疾病作鉴别:
1.糖原贮积症 糖原贮积症共有八种类型,以Ⅰ、Ⅱ、Ⅲ及Ⅳ型最常见,均有肝大而脾一般不大。Ⅰ型多见于1岁以内,有反复低血糖发作,且可因此而致智力发育落后。患儿体型亦矮小,颊部等处脂肪堆积呈娃娃脸,与尼曼-皮克病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格发育落后有所不同。Ⅲ及Ⅳ型类似Ⅰ型,但较轻。Ia尚可累及心脏,可借临床表现,糖耐量曲线或胰高糖素试验与尼曼-皮克病鉴别。
2.戈谢病 骨髓穿刺或脾穿刺涂片中找到戈谢细胞。β-葡萄糖脑苷脂酶活力降低。血清碱性酸磷酶增高。
3.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岩藻糖苷贮积症 两病皆有肝、脾大,智力落后,前者骨髓中尚有泡沫细胞,黄斑部有樱桃红色斑,但两者皆有丑陋面容,骨骼X射线片中有骨发育不良表现。
尼曼-皮克病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尼曼-皮克病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
尼曼-皮克病找医生
更多 >尼曼-皮克病找医院
更多 >- 医院地区等级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渝中区 三级甲等
-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武昌区 三级甲等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雁塔区 三级甲等
-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新市区 三级甲等
- 南京鼓楼医院 鼓楼区 三级甲等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沙依巴克区 三级甲等
- 温州市中心医院 鹿城区 三级甲等
-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泰山区 三级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