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别名: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症
1.头痛 其特点是平卧头低位时头痛减轻或消失,直立时加重,在头外伤后1~2h出现,常见于前额及后枕部,严重时可遍及全头并向颈、背、肩、下肢放射。在伤后2~3天之后头痛最为突出。
2.恶心、呕吐、眩晕 常发生于头位变动、剧烈头痛之后,可出现头昏目眩、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可有脉搏细速、血压偏低、畏光、乏力、厌食、失水及颈僵等表现,面颈部皮肤可有阵发性潮红、厌食、乏力等表现。
4.神经系统查体 多无阳性体征,有个别患者因脑组织失去脑脊液的托浮和衬垫作用,使脑神经直接受到挤压或牵扯可出现瞳孔不等大及展神经麻痹,注意与颅内压升高相鉴别。
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和腰穿测压来确诊。临床上遇有头伤后出现较重的头昏、头痛、乏力、厌食等症状,与脑损伤的轻重程度不符,特别是具有明显的抬高头位头痛加剧、放低头位疼痛减轻的规律时,即应想到颅内低压的可能。如果腰椎穿刺卧位测压在80mmH2O以下时即可明确诊断,若压力低于40mmH2O则属重度低颅压,常伴有严重失水及电解质紊乱。由于颅内压显著降低,脑体积缩小,颅内静脉扩张并被牵拉,易致渗血或出血,故脑脊液常呈黄色或有不同数量的红血球发现,蛋白质含量亦稍高。因此,曾有作者提出对颅内低压病人不宜行腰椎穿刺,以免进一步加重脑脊液的流失,建议采用脑室钻孔的方法了解颅内低压的情况,既准确又安全。其实在颅脑影像学检查已有高度发展的今天,只要临床特点相符,如果CT或MRI检查业已排除其他可能混淆的病变,即可采用治疗试验加以证实,用平卧或足高头低位、吸入含52与95%O2的混合气5~10min或静脉注射蒸馏水10~15ml以观察头痛有无缓解或消失。
无特殊。
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
外伤性低颅内压综合征找医院
更多 >- 医院地区等级
-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武侯区 三级甲等
- 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沙坪坝区 三级甲等
- 烟台市中医医院 芝罘区 三级甲等
- 南安市海都医院 南安市 二级乙等
- 青州市人民医院 青州市 二级甲等
- 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 余杭区 三级乙等
- 淳安县千岛湖城区医院 淳安县 0
-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麒麟区 三级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