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大全   >  小儿科   >  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别名: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1.孕妇保健 已知一些免疫缺陷病的发生与胚胎期发育不良密切相关。如果孕妇受到放射线照射、接受某些化学药物的治疗或发生病毒感染(特别是风疹病毒感染)等,则可损伤胎儿的免疫系统,特别是在孕早期,可使包括免疫系统在内的多系统受累。故加强孕妇保健特别是孕早期保健十分重要。孕妇应避免接受放射线,慎用一些化学药物,注射风疹疫苗等,尽可能防止病毒感染。还要使孕妇加强营养,及时治疗一些慢性病。
2.遗传咨询及家族调查 虽然大多数疾病不能确定遗传方式,但对确定了遗传方式的疾病进行遗传咨询是很有价值的。如果成人有遗传性免疫缺陷病将提供他们子女的发育危险性;如果一个小孩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性联免疫缺陷病,就要告诉父母亲,他们下一胎孩子患病的可能性有多大。对于抗体或补体缺陷患者的直系家属应检查抗体和补体水平以确定家族患病方式。对于某些已能进行基因定位的疾病,如慢性肉芽肿病,患者父母、同胞兄妹及其子女均应做定位基因检测,如果发现有患者,同样应在他(她)的家庭成员中进行检查,患者的子女应在出生开始就仔细观察有无疾病发生。

  3.产前诊断 某些免疫缺陷病能进行产前诊断,如培养的羊水细胞酶学检查可诊断腺苷脱氨酶缺乏症、核苷磷酸化酶缺乏症及某些联合免疫缺陷病;胎儿血细胞免疫学检测可诊断 CGD、X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从而中止妊娠,防止患儿的出生。PID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但早期准确诊断,及早给予特异性治疗和提供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甚至宫内治疗)非常重要。
经过初筛诊断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者,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对已明确基因突变或缺失的疾病进行基因学诊断,有助于产前诊断和遗传学咨询。
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进行PID疾病登记工作,一些跨国多中心研究机构对PID单病种进行登记以了解该病全球发病率及各地区和人种的相对发病率。对一些基因突变位点已明确的PID,则正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疾病的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关系。我国至今尚未建立完整的PID疾病登记系统,因此无法得到我们自己有关PID发病率的资料,更不能对疾病的基因进行分析。199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免疫学组提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PID的疾病登记工作,全国不同区域的14个有实验室条件的单位作为登记中心。已有许多儿科医生将可疑或确诊的PID送往上述登记中心,希望广大儿科工作者能积极响应这项工作,共同促进我国儿科免疫学的发展。

 

推荐药店

同仁堂

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

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找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找医生

更多 >
  • 孙金峤 孙金峤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小儿科
  • 吴菱 吴菱 副主任医师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小儿科
  • 倪德良 倪德良 主任医师
    蒲江县中医医院
    中医科
  • 王继茜 王继茜 主任医师
    青岛市四方区医院
    小儿科
  • 王滔 王滔 主任医师
    福建省立医院
    小儿科
  • 马秋艳 马秋艳 主任医师
    山西省汾阳医院
    小儿科
  • 邹 峥 邹 峥 主任医师
    江西省儿童医院
    风湿免疫科
  • 王锁英 王锁英 主任医师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小儿科

小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找医院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