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大全   >  内科   >  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别名:膜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病 的检查:

尿蛋白质

  几乎所有病例均有蛋白尿,超过80%的病例尿蛋白≥3.5g/24h,严重者可≥20g/24h。通常为非选择性蛋白尿,但20%病例可呈选择性蛋白尿。尿中C5b-9、C3增多,提示MN处在活动期。严重蛋白尿时,尿中C5b-9亦可增加。通常可有镜下血尿,但肉眼血尿罕见。严重肾病变的患者,可见明显低蛋白血症,其他如IgG也可降低;血脂升高,表现为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均升高,但随着尿蛋白的减少,高脂血症可恢复正常。

  原发性MN无论是否在肾小球免疫沉积物中发现补体,血清补体水平均正常。如果发现MN的患者血清补体水平低下提示原发病可能为系统性疾病(如SLE)。

  由SLE、乙型、丙型肝炎等引起的MN,可出现冷球蛋白血症。在MN活动期,患者尿中C5b-9可升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可出现高纤维素蛋白血症,血中抗凝血因子下降。部分患者可有红细胞增多。

  如老年患者有肠道异常、消瘦、咯血的症状,应做潜在肿瘤的选项检查。

1.病理解剖
从大体解剖来看,肾脏呈黄色,体积增大。因MN所有的肾小球损害几乎是均匀一致的,所以其他慢性肾脏病肾脏肥大的特征在MN中见不到,这似乎能解释其肾脏皮质表面相对平滑的原因,甚至在病情进展的病例中也是这样。肾衰者,包膜下可以有瘢痕形成。
2.光镜检查
光镜显示由免疫沉积引起的弥散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由于基底膜突出物围绕了染色的免疫沉积物银染色呈刺突状。早期肾小球病变弥漫匀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僵硬,毛细血管壁增厚,无明显细胞增生。做PAM染色,典型病例可见毛细血管襻上的钉突及上皮下沉积的免疫复合物。晚期病变加重,毛细血管壁明显增厚,管腔变窄、闭塞,系膜基质增宽。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肾小球硬化及玻璃样变,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泡沫样变(肾病综合征的特征性改变);合并高血压者动脉及小动脉硬化明显,另外间质中可见有炎症细胞的浸润。单核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是间质中的主要细胞类型,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占优势。
3.电镜检查
整个肾小球毛细血管襻显示特征性的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这可能是早期病变的惟一改变。也可以发现粗大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上皮细胞下有电子致密物的沉积,且被钉突所分隔,足突细胞足突隔合。GBM初期正常,而后由于致密物的沉积出现凹陷,最后GBM将致密物完全包裹。另一特征为电子致密物消失,而在相应区域出现透亮区。根据电镜所见,部分残余基底膜区域在其外侧出现修复现象。原发性MN常有间质纤维化和小管萎缩。
4.免疫荧光检查
可见上皮下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成分呈特征性均匀的细颗粒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而显现出毛细血管襻的轮廓,其中IgG最常见。95%以上的病例有C3沉积,另外还可以有IgA、IgM甚或IgE的沉积。沉积的量随病程而异;起初少,然后逐渐增多,最后又减少,在部分病例中可发现有HBsAg及CEA。MN肾病根据病理可分4期:
Ⅰ期:又称早期上皮细胞下沉积期。光镜下无明显病理学改变,部分病例基底膜可稍增厚。电镜下观察可见上皮下有少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沉积区域,可见足突融合。值得提出的是在Ⅰ期的早期,电镜检查多正常,而免疫荧光则呈阳性反应,提示对于早期诊断,免疫荧光检查更为敏感。
Ⅱ期:又称钉突形成期。光镜下可见毛细血管襻增厚,GBM反应性增生,呈梳齿状改变——钉突形成。免疫荧光检查上皮下可见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
Ⅲ期:又称基底膜内沉积期。光镜下肾小球开始出现硬化,毛细血管腔阻塞,钉突逐渐连成一片,包裹沉积物,形成双轨。电镜下沉积物界限不清。
Ⅳ期:又称硬化期。GBM严重不规则增厚,毛细血管襻扭曲,肾小球萎陷并出现纤维化,钉突消失;肾间质可见细胞浸润及纤维化并伴肾小管萎缩。电镜下沉积物包含在基膜中难以识别。此时免疫荧光检查常为阴性。

推荐药店

同仁堂

膜性肾病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膜性肾病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

膜性肾病找医生

更多 >
  • 王升晗 王升晗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
    泌尿外科
  • 曹燕 曹燕 副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肾内科
  • 李侠 李侠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肾内科
  • 刘来 刘来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肾内科
  • 王暴魁 王暴魁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肾内科
  • 岳凌菊 岳凌菊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肾内科
  • 郭旸 郭旸 主治医师
    航天中心医院
    中医科
  • 王艳秋 王艳秋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肾内科

膜性肾病找医院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