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大全   >  皮肤性病   >  腹股沟肉芽肿

腹股沟肉芽肿别名:杜诺凡病

腹股沟肉芽肿

(一)发病原因
肉芽肿荚膜杆菌(calymmato bacterium granulomatis)属革兰染色阴性的球杆菌属,不产生孢子,具有荚膜,无鞭毛,1.5μm×0.7μm大小。在组织涂片中此菌被包在大组织细胞的空泡中,有时在多形核白细胞或浆细胞中。其形态学和抗原性类似于克雷伯杆菌属。在人工培养基不生长,曾报告在鸡胚卵黄囊内生长。其细菌学及生化特征尚未很好确定。电镜观察证实其超微结构的特征与典型的革兰阴性菌相似,在杜诺凡小体内尚发现噬菌体样颗粒。在波纹状的细胞壁上可见到丝状或小泡状突起。

  肉芽肿荚膜杆菌仅对人类有致病性。病原体在入侵部位首先形成一个进展缓慢的丘疹或皮下结节,以后形成溃疡,累及周围组织,病理基础为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历史与进展:1882年,McLeod首先报道了本病,以匍行性溃疡加以描述。1905年,Donnovan首先从损害的渗出物中发现了存在于巨噬细胞内呈两极染色的包涵体,从而证明其致病菌为一种类似利什曼菌的细胞小体,称为Donnovan小体。1943年,Anderson采用鸡胚中卵黄囊培养成功。1959年,Goldberg应用人工培养基培养成功。
病原体:病原体为肉芽肿荚膜杆菌(calymmato bacterium granulomatis),又称Donnovan菌,属克雷白杆菌属。呈短杆状,长约1.5μm,宽0.5~0.7μm,有荚膜,无芽孢和鞭毛。Gram染色阴性。在受损的组织细胞内表现为一卵圆形包涵体,内有20~30个菌体,称Donovan小体,最大1~2μm,呈蓝黑色别针头状。Wright-Giemsa染色或Warthin-Starry染色显示极性着色。电子显微镜观察,与肠道细菌具有共同噬菌体,由此可证明此种细菌可以通过卫生条件差的粪便污染环境中传播,也可解释在肛交的男性中致病的原因。用鸡胚卵黄囊和人工培养基可培养成功,但尚未建立动物感染模型。
(二)发病机制
肉芽肿荚膜杆菌仅对人类有致病性。病原体在入侵部位首先形成一个进展缓慢的丘疹或皮下结节,以后形成溃疡,累及周围组织,病理基础为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推荐药店

同仁堂

腹股沟肉芽肿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腹股沟肉芽肿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

腹股沟肉芽肿找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腹股沟肉芽肿找医生

更多 >
  • 李滨 李滨 主任医师
    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
    性病科
  • 刘厚君 刘厚君 主任医师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
    皮肤科
  • 张伟国 张伟国 副主任医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外科
  • 朱用 朱用 主治医师
    罗江县人民医院
    皮肤科

腹股沟肉芽肿找医院

更多 >

相关药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