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大全   >  外科   >  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

(一)发病原因
直肠息肉病因繁杂,其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组织结构异常 如幼年性息肉,即属错构瘤性息肉。
2.基因遗传 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由常染色体显形遗传。病人常有家族性发病史。
3.感染 部分息肉可由细菌、寄生虫等感染直肠黏膜,由肠道炎性病变增生而致息肉。如肠结核、肠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二)发病机制
1.分类 病理上常将息肉分为2类: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
2.病理
(1)管状腺瘤:最为常见,多数是单个,有蒂,直径一般在1cm以下,在肠黏膜表面隆起如米粒或黄豆大,表面光滑或呈细颗粒,颜色接近正常黏膜,质软;大腺瘤如樱桃或草莓,表面有浅沟或分叶状,色暗红(图2),很少癌变。镜下形态可有不同程度改变,轻者为轻度腺体增多,上皮细胞无异常,重者不仅腺体明显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及染色也呈不典型改变,核分裂增多(图2),进一步发展出现腺体细胞多形性,间质浸润(图3),即被认为是重度不典型增生或癌变。
(2)绒毛状腺瘤:又称乳头状腺瘤,呈绒毛状、菜花状突出于黏膜表面,病变范围限于黏膜层,瘤体质地柔软,广基无蒂,体积较管状腺瘤大(图4),镜下绒毛状突起呈分支状,形成一个细长乳头状花冠肿物(图5)。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约90%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下段,易癌变。
(3)幼年性息肉:又称先天性息肉,属错构瘤性息肉,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儿童,有70%~80%发生在直肠,多为单发,小于1cm,青春期后有自然消失倾向。
(4)炎性息肉(假性息肉):发生在大肠炎性疾病的再生与修复阶段,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肠结核、血吸虫病等。常为多发,无蒂、体积较小,直径很少超过5mm,是其特征(图6A),颜色多较浅。有的亦可以有蒂,病程较长时可增大至几厘米。镜下见腺体变长伴有腺腔内反折,形成锯齿样外观(图6B)。核分裂活性增加仅仅见于基底部,上皮细胞具有不明显的位于基底的细胞核、胞浆丰富,充满黏液。表面上皮下的基底膜增厚,表面上皮呈微乳头外观。增生性息肉(化生性息肉),多发生在直肠,多在40岁以后发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
(5)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形遗传性疾病,大肠内布满息肉状腺瘤,大小不等,可有蒂或无蒂(图7),具有很高的癌变倾向,多在12岁以后发生。

推荐药店

同仁堂

直肠息肉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直肠息肉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

直肠息肉找医生

更多 >
  • 王晓学 王晓学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第六医院
    肛肠外科
  • 席亚鸣 席亚鸣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传染科
  • 王存川 王存川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 席亚鸣 席亚鸣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 徐正磊 徐正磊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 施漫缨 施漫缨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
    中医科
  • 张炎 张炎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 周伟进 周伟进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肛肠外科

直肠息肉找医院

更多 >

相关药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