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残余综合征
(一)发病原因
卵巢残余综合征多发生于有过困难盆腔手术史的患者,若第1次手术时因盆腔血管多,止血困难,或由于盆腔组织粘连,使解剖关系不清和不易分离,或由于肿瘤改变了正常组织间的结构、形态和相邻关系,给手术造成困难而遗留一些卵巢组织未能全部切除。这些遗留的卵巢组织及盆腔其他部位的卵巢组织,其皮质虽已无卵巢的供血,但仍可经历坏死、囊性变及肿瘤样变,甚至持续保留其功能,加之广泛的盆腔粘连,是造成疼痛的主要原因。
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和肿瘤的手术中,可因以下几种因素使卵巢不能全部切除:
1.局部血管增生、充血,使止血困难。
2.粘连使局部解剖改变,分离困难。
3.肿瘤压迫占位,使局部解剖改变。
4.手术中钳夹骨盆漏斗韧带时,太贴近卵巢,也可导致卵巢未完全切除。
粘连残留在盆腔腹膜上的卵巢组织可从周围组织获得血供,继续有内分泌功能,且因周围组织对含有多种酶的卵泡液产生反应而广泛粘连,形成盆腔肿块,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5.近代更见于腹腔镜切除卵巢后发生ORS者。
(二)发病机制
卵巢残余物综合征的理论基础是由Shenwell与Weed于1970年首先提出。他们将卵巢皮质种植在4只已切除卵巢的猫的腹腔内,种植4个月后观察到2只猫有动情期,9个月后另2只猫在第2次剖腹探查时有卵巢囊肿形成,并见卵泡生长。这证明卵巢皮质被切断血供后仍能存活,且能继续发挥内分泌功能。
由于盆腔炎症、肿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盆腔软组织及血管改变,可使残留的卵巢在盆腔其他部位生长并有功能,故也有人提出使用“卵巢种植综合征”(ovarian implant syndrome)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