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大全   >  小儿科   >  小儿肾静脉血栓形成

小儿肾静脉血栓形成

小儿肾静脉血栓形成

(一)发病原因
1.原发性 新生儿多数由于感染或胃肠道紊乱引起脱水,其他如低容量、败血症休克、窒息及镰状细胞贫血等。也常见于患先天性肾或心异常的患儿进行血管造影术后,可能与高渗状态有关。较易发生于患妊娠中毒症、难产、产前缺氧及糖尿病母亲的小儿。也可见于小年龄组无明显诱因者。
2.继发性
(1)继发于肾病:小儿多见于单纯性肾病复发后转为难治性者。
(2)继发于下腔静脉血栓:继发于下腔静脉血栓或肾静脉、下腔静脉因外部肿瘤压迫所致者,如腹主动脉瘤、肾细胞癌及淋巴网状肿瘤等。
(二)发病机制新生儿及婴儿细胞外液相对较多,而肾浓缩功能差,肾又有双重毛细血管循环,血运较慢,故在血液浓缩、脱水、高凝及高渗状态下,易形成静脉血栓,特别是在围产期。在较大儿童及成人合并于肾病综合征者,常与高凝状态有关。肾病时由于血浆中一些分子量较小(与白蛋白分子量近似)的抗凝血因子,如抗凝血酶Ⅲ(6.8万)、α1-抗胰蛋白酶(5.4万)及促纤维蛋白溶解的纤溶酶原(8.1万)从尿中丢失,而一些促凝血的凝血因子如Ⅴ、Ⅶ、Ⅷ、纤维蛋白原(分子量均>20万)及抗纤溶的α2-巨球蛋白(84万)分子量均较大,不易从尿中丢失,且可随肝脏代偿性合成蛋白质而增加,因而处于高凝状态。另一方面,血小板数大多呈中等度增高,聚集性及黏附性增强,又释放出β-血栓球蛋白、血小板因子4及因子3,前二者可使Ⅹ因子活化,使凝血酶活力增加,后者参与凝血活酶的形成。还有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增加,也可促进血小板凝聚。此外,由于肾病低蛋白血症时血浆容量降低,加上用呋塞米及伴随的高脂血症均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激素的应用刺激血小板生成及Ⅷ↑更加重了高凝。肾静脉血栓常见开始于较小肾静脉如小叶间静脉,上行直血管及弓静脉,甚至下腔静脉及肾上腺静脉。可单侧或双侧受累,由主肾静脉向其分支扩延者罕见。肾脏可见出血性梗死、坏死,晚期可见瘢痕、分叶及挛缩,有时可误为肾发育不全及慢性肾盂肾炎。有的可见弥漫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广泛性髓质破坏伴有含铁血黄素沉积。产前发病者常伴有肾钙化或坏死。新生儿可有局灶性机化的血栓。

 

推荐药店

同仁堂

小儿肾静脉血栓形成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小儿肾静脉血栓形成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

小儿肾静脉血栓形成找医生

更多 >
  • 刘继前 刘继前 主任医师
    嘉定区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 陶于洪 陶于洪 副主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小儿科
  • 朱小石 朱小石 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小儿科
  • 郑 健 郑 健 主任医师
    福建省人民医院
    内科
  • 蔡晶娟 蔡晶娟 主任医师
    成都儿童专科医院
    特需病房
  • 王杰民 王杰民 主任医师
    陕西省人民医院
    小儿科
  • 梁莉 梁莉 副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小儿科
  • 卞新南 卞新南 主任医师
    苏州市立医院
    小儿科

小儿肾静脉血栓形成找医院

更多 >

相关药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