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骨髓炎
(一)发病原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病程较长并合并有窦道者,常有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骨髓炎的主要感染途径有以下3种:
1.血源性感染 发病前大都有一个未曾正确处理的化脓性感染病灶,如脓肿、疔痈、扁桃体炎等。细菌通过血液循环被带到骨组织而发生骨髓炎,是最常见的、最主要的感染途径。在临床上,由血源性感染途径而发生的骨髓炎称为血源性骨髓炎。
2.创伤性感染 如刀伤、弹伤、开放性骨折或闭合性骨折,或关节手术时无菌操作不严等情况,病原菌直接由伤口侵入骨组织,引起骨髓炎临床上称为创伤性骨髓炎。
3.蔓延发生感染 即直接由邻近的化脓病灶蔓延到骨组织而引起骨髓炎,如指(趾)端感染引起的指(趾)骨髓炎,临床上称为感染性骨髓炎。
上述3种感染途径以血源性骨髓炎发病率最高,其发病部位,多在长管骨,尤其是下肢骨,如胫骨上端、股骨下端。其发病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胫骨、股骨、肱骨、桡骨、髂骨、脊椎骨等。
(二)发病机制
一般将急性骨髓炎经过3周以上的治疗尚未痊愈,或急性炎症消退后,出现死骨,窦道者则转为慢性骨髓炎。
其病理改变比较复杂,包括死骨,新生骨形成的包壳,死骨周围有大量炎性肉芽组织和脓液。当脓液向软组织扩散,使皮肤破溃形成窦道,排出脓液和小块死骨之后,急性炎症可逐渐消退,窦道口便暂时自行封闭。每当病人全身抵抗力下降时,则会出现急性炎症发作,局部渗出物增多和张力增高,使原窦道再开放,自行引流脓液。如此反复发作,直至病灶被彻底清除方可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