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大全   >  传染科   >  鼠咬热

鼠咬热

鼠咬热

(一)发病原因
致病菌为小螺菌(spirillum minus)和念珠状链杆菌(streptobacilus moniliformis)。前者由啮齿类动物传染,如鼠、猫、松鼠、猪等等。实验用鼠也可引起感染。后者除由上述动物传染外,还可由污染的牛奶和食物传染。
(二)发病机制
致病菌为小螺菌(spirillum minus)和念珠状链杆菌(streptobacilus moniliformis)。前者由啮齿类动物传染。可由污染的牛奶和食物传染。链杆菌型潜伏期短,一般为10天。先出现发热、寒战,2~4天后出现泛发性麻疹样皮疹,可累及掌跖。小螺菌型潜伏期较长,约1~4周。突然发生高热、寒战。叮咬部位发炎,溃疡,可发生淋巴管炎。皮损初起为红斑,多见于腹部,像玫瑰疹,扩大,呈紫红色,形成发硬的斑块。

推荐药店

同仁堂

鼠咬热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鼠咬热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

鼠咬热找医生

更多 >
  • 罗飞 罗飞 主治医师
    乐山市人民医院
    传染科
  • 程继海 程继海 副主任医师
    朔州市人民医院
    传染科

鼠咬热找医院

更多 >

相关药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