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大全   >  外科   >  小肠腺瘤

小肠腺瘤别名:肠息肉

小肠腺瘤

(一)发病原因
小肠腺瘤多发生于十二指肠和回肠,空肠较少。一般来自肠黏膜上皮或腺上皮,多向肠腔内突出,可为单发或多发,往往带蒂,其游离端常指向远端。腺瘤大小不一,小者直径仅数毫米,大者可达3~4cm。
(二)发病机制
小肠腺瘤与大肠腺瘤一样,根据其组织学结构可分成三种类型: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
1.管状腺瘤 亦称腺瘤样息肉或息肉状腺瘤。以发生于十二指肠最多(41.3%),其次为回肠(34.3%),空肠较少(22.3%)。多是单发,也可多发,多发的病例可集中在一段肠管或全部小肠,甚至整个胃肠道。此种腺瘤呈息肉状,大多有蒂。据统计,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病例50%可伴发小肠腺瘤。很多病例无症状,出现症状者以出血较多,亦可引起肠套叠。
2.绒毛状腺瘤 亦称为乳头状腺瘤。较管状腺瘤少见,最多发生于十二指肠内,但亦仅占十二指肠肿瘤的1%~3%。从十二指肠开始向远侧肠管逐渐减少。体积较管状腺瘤大,0.5cm~8.5cm不等,但大多数<5cm。
3.混合性腺瘤 亦称绒毛腺管状腺瘤。上述两种结构并存,生物学行为介于上述二种腺瘤之间。
另外尚有非瘤性息肉:如增生性息肉(hyperlastic polyp)和炎性息肉(infammatory polyp),一般可自行消失。错构瘤性息肉如:家族性黏膜皮肤色素沉着胃肠息肉病(Peutz-Jeghers syndrome,简称PJS)是一种显性遗传疾病,其特点是:
①口唇、颊黏膜、牙龈、手足屈侧的皮肤有黑色素斑(简称黑斑),不高出皮肤及黏膜表面,大小约1~4cm,多在儿童和青春期出现;
②胃肠道多发性息肉,以空肠多发,大多有蒂,组织学上为一种错构瘤;
③有家族遗传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肠套叠是本病的急性并发症,少数可癌变。

 

推荐药店

同仁堂

小肠腺瘤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小肠腺瘤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

小肠腺瘤找医生

更多 >
  • 向军 向军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第六医院
    胃肠外科
  • 白明欣 白明欣 主治医师
    航天中心医院
    肿瘤科
  • 王爱英 王爱英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消化内科
  • 张建成 张建成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 王前清 王前清 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 王一平 王一平 主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
    消化内科
  • 徐伟 徐伟 副主任医师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 秦明 秦明 副主任医师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消化内科

小肠腺瘤找医院

更多 >

相关药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