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概述
碱性磷酸酶(ALP))属磷酸单酯水解酶,是一组特异的磷酸酯酶。该酶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和体液,以骨、肝、乳腺、小肠、肾中含量较高,其大部分由骨细胞产生,小部分来自肝,经胆汁排入肠道。正常人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肝和骨骼,碱性磷酸酶测定主要用于诊断肝胆和骨骼系统疾病,是反映肝外胆道梗阻、肝内占位性病变和佝偻病的重要指标。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值
1、比色法
成人3~13金氏单位。
儿童5~28金氏单位。
2、连续监测法37℃
女性1~12岁<500U/L,>15岁40~150U/L。
男性1~12岁<500U/L,12~15岁<750U/L,>25岁40~150U/L。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临床意义
1、升高:
(1)无黄疸:肝硬化、肝细胞癌、胆管疾病(胆管癌,肝内结石)、局限性肝损害(转移性肝癌、肝脓疡、肉芽肿性肝损伤)、其他肝疾病(慢性肝炎、脂肪肝)、骨疾病(佝偻病骨软化症、或骨肉瘤)、转移性骨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骨、肝转移)等。
(2)有黄疸: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肝炎病毒以外的病毒引起的肝损害、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其他肝内胆汁瘀滞、阻塞性黄疸(胆管癌、胆管细胞癌、胰头癌,总胆管结石,硬化性胆管炎)。
2、降低:
牛奶-碱综合征、坏血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维生素D摄入过多、恶性贫血、重症慢性肾炎、呆小病、恶病质等。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检查方法
静脉采血后立即送检进行检测。
1、比色法:充分混匀,在510nm处,以蒸馏水调零,记录各管吸光度,以测定管与对照管吸光度差值,查标准曲线。
2、连续监测法:各实验室可根据分析仪型号及操作说明书而定,主要参数:温育时间30s,连续监测时间60s,波长405nm,吸液量500μl,温度37℃,标本与试剂体积之比1∶50,系数2757。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注意事项
1、空腹抽血,抽血前禁食10小时。
2、使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等可引起ALP结果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