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甲亢 > 甲亢常识 > 病因 > 经常出汗可别以为是好事,没准是背后有疾病在作怪......

经常出汗可别以为是好事,没准是背后有疾病在作怪......

2018-08-03 来源:甲状腺病调理课堂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头汗过多,若暴饮暴食后出现头面部多汗,同时觉得上腹胀满、口渴、不想吃饭,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缓解;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想呕吐,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应注意清淡饮食。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前兆,应引起重视。

出汗部位看健康

1、头部出汗

头汗过多,若暴饮暴食后出现头面部多汗,同时觉得上腹胀满、口渴、不想吃饭,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缓解;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想呕吐,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应注意清淡饮食。

2、手脚出汗

手脚心多汗,如果手脚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若有手脚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

3、胸口出汗

心窝、胸口多汗,多见于一些脑力工作者,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梦的表现,属于思虑过度,导致心脾虚,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缓解压力,调节心身。

出汗时间看健康

1、白天出汗:白天出汗过多。无论冬夏,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常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或腔骨,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

2、晚上睡觉出汗: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为“盗汗”。这些人常有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特点,中医认为是阴虚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也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

中医如何辩证

1、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

2、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

3、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4、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

5、偏汗

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

6、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药膳改善出汗异常

1、黄芪太子参煨红枣

【材料】黄芪、太子参各20g,红枣500g

【做法】以上材料洗净后用清水浸泡1小时,用文火煮熟,吃枣喝汤

【功效】益气止汗。用于治疗气虚自汗效果甚佳。《本草衍义补遗》载:“黄芪大补阳虚自汗,若表虚有邪,发汗不出者,服此又能自汗。太子参补中益气,红枣既为药又为食品,三味合参,治汗之效更佳。

2、核桃莲子糊

【材料】核桃仁、莲子肉各30g,黑豆、淮山各15g。

【做法】将上药混匀,共研成细粉,每次取粉适量煮成糊吃。可根据个人的爱好加冰糖或食盐调成甜味或咸味。

【功效】此药膳具有补肾健脾,收敛止汗之功效。

3、莲子百合粥

【材料】莲子、百合、大米各30克,枸杞6克,冰糖适量。

【做法】把莲子、百合、大米洗净,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煮粥,粥将好时入枸杞,再煮5分钟后加冰糖适量调味,每日早晚各食1次。

【功效】缓解伴有心悸不寐、怔忡健忘、肢体乏力、盗汗等症状。

4、甘麦饮

【食材】浮小麦30克,红枣10枚,甘草10克,桂圆15克,红糖适量。

【做法】浮小麦30克布包,加水300毫升煎水取汁,汁水中再加红枣、桂圆、甘草煎煮20分钟即可,加红糖调味,每日早晚各服1次。

【适用】绝经前后伴有潮热出汗、烦躁心悸、忧郁易怒、面色无华者。

止汗三要穴

1合谷穴

操作时用一手的大拇指来用力按揉对侧手的合谷穴即可,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2复溜穴

合谷穴要重点揉,复溜穴要轻揉。出汗过多时,可先按揉合谷2分钟,以感觉明显酸痛为度,再轻揉复溜2分钟。

3足三里

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每天可按摩2~3次,每次5分钟。

温馨提醒: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