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甲亢 > 甲亢常识 > 危害 > 甲状腺癌,真有那么可怕吗?

甲状腺癌,真有那么可怕吗?

2018-04-19 来源:护士妈妈说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从甲状腺癌流行趋势来看,女性尤其是中青年女性是该病的好发人群,女性患者为男性患者的2~5倍,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据统计,在各医院肿瘤科的病房里,住院的甲状腺癌患者60%~70%都是20~40岁的年轻女性,且以沿海地区居民居多。

甲状腺癌真的那么可怕吗?

甲状腺癌,是近20多年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随着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已升至女性易发肿瘤的第5位,年均增长6.2%。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与地区、种族、性别有一定关系。

具体相关因素有:

①癌基因及生长因子序列的过度表达、突变或缺失;

②家族史、遗传因素(甲状腺髓样癌);

③电离辐射(目前已查明,头颈部的外放射是甲状腺的重要致癌因素);

④缺碘或碘过量;

⑤雌激素水平升高等。

从甲状腺癌流行趋势来看,女性尤其是中青年女性是该病的好发人群,女性患者为男性患者的2~5倍,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据统计,在各医院肿瘤科的病房里,住院的甲状腺癌患者60%~70%都是20~40岁的年轻女性,且以沿海地区居民居多。

甲状腺癌为什么具有“女多男少”的特点?

这与甲状腺承担的生理功能有关。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具有摄取和存储碘的功能,同时合成和分泌影响细胞代谢、胎儿和婴幼儿发育的甲状腺素。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内的女性激素,很可能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体内雌激素水平越高,越能加剧甲状腺癌的发生。年轻女性处于生命旺盛期,体内雌激素水平是一生中最高的,因此在此阶段容易出现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的诊断

甲状腺癌常以甲状腺结节为其明显表现,甲状腺内发现肿块,质地硬而固定、表面不平,腺体在吞咽时上下移动性小。晚期可产生声音嘶哑、呼吸、吞咽困难、乏力、消瘦等。对于存在多年的甲状腺肿块,在短期内迅速增大者,也应怀疑为甲状腺癌。

目前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并不难,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B超检查给予初步判断;细针穿刺活检(FNA)可以对甲状腺肿物进行细胞学分型、明确诊断。

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

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其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所不同。

1.乳头状癌

约占成人甲状腺癌总数的70%,而儿童甲状腺癌常常都是乳头状癌。乳头状癌常见于中青年女性,以21-40岁的妇女最多见。分化好,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

2.滤泡状癌

约占15%,多见于50岁左右的妇女。发展较快,属中度恶性,且有侵犯血管倾向。颈淋巴结转移仅占10%,预后不如乳头状癌。

3.未分化癌

约占5%-10%,多见于老年人,发展迅速,高度恶性,约50%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或侵犯喉返神经、气管或食管,常经血运向远处转移。预后很差,平均存活3-6个月,一年存活率仅5%-10%。

4.髓样癌

少见。恶性程度中等,可有颈淋巴结转移和血运转移。

甲状腺癌的治疗与预后

手术治疗是除未分化癌以外各种类型甲状腺癌的首选和基本治疗方法,可辅助应用碘131治疗、甲状腺激素及外照射等治疗。体外照射治疗(EBRT)主要用于除了乳头状癌以外的其他甲状腺癌。甲状腺癌做次全或全切除术后患者应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以预防甲状腺功能减退及抑制TSH。

甲状腺癌与其他肿瘤不同,整体治疗效果非常好,十年存活率在90%以上,不少已经有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仍然能存活十余年。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几乎都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影响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很多,如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病变的范围、转移情况和手术方式等,其中以病理类型最重要。

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患者,95%可以较长时间存活,特别是乳头状癌的生物学特性倾向良好,预后最好,隐性乳头状癌预后更好,但是少数也可间变为恶性程度极高的未分化癌;未分化癌的预后最差,病人往往在半年内死亡。肿瘤体积越大,浸润的机会越多,其预后也越差。据有关统计学资料显示,有无淋巴结转移并不影响病人的生存率,原发肿瘤未获控制或出现局部复发可导致死亡率增高,肿瘤直接蔓延或浸润的程度比淋巴结转移更具有重要性。

甲状腺癌患者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患者术后基本可以正常饮食和工作,适当控制富碘食物,多吃具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如香菇、蘑菇、木耳;

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

忌辛辣、肥腻食物,忌烟、酒,避免过度疲劳等。

需重视甲状腺检查,包括影像学和甲状腺功能检查,若发现异常需及时就诊。

关于“护士妈妈说”

护士妈妈有着30多年从业经验,做过的科室有神经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骨科、烧伤科、ICU、急诊科、内科、小儿科……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不过,她最厉害的,是能够把枯燥的医学问题解释得通俗易懂。连她的“生物盲”孩子都懂了。

那些众说纷纭、大医院不值得跑、网络搜索怕不靠谱、敏感到不好意思问但是仍然很想知道的医学问题、护理常识,不如来听听她怎么说吧。

对了,她喜欢“护士妈妈”这个称呼,是因为她的孩子小时候写过一篇作文叫《我的护士妈妈》,得了优秀作文一等奖。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