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甲亢 > 甲亢诊治 > 治疗 >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 131 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 131 治疗

2018-03-04 来源:王培松吉大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放射性131I治疗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重要手段,在降低患者复发率、改善生存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随着DTC发病率的逐渐增高,近年来对131I治疗该疾病的理念不断更新,而国内各地开展此项工作的规模和水平却参差不齐。

放射性131I治疗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重要手段,在降低患者复发率、改善生存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随着DTC发病率的逐渐增高,近年来对131I治疗该疾病的理念不断更新,而国内各地开展此项工作的规模和水平却参差不齐。同时,一部分DTC患者可在自然状态下或治疗过程中失分化而发展为碘难治性DTC(RAIR-DTC),目前治疗效果欠佳,一直是甲状腺的治疗难点。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颈部恶性肿瘤,主要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甲状腺癌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鳞癌、未分化癌、髓样癌等,其中DTC发生率占甲状腺癌90%以上。DTC常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性碘消融(131I)治疗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1]。由于131I能够被甲状腺癌组织高度特异性地吸收,因此临床上经常利用131I发射的高能β射线来破坏甲状腺癌组织以达到治疗目的。

131I治疗DTC策略

131I治疗决策的制定主要基于TNM分期及术后复发风险分层[2]。131I治疗DTC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采用131I清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二是采用131I清除手术后不能切除的DTC转移灶,简称清灶。清甲治疗前需要进行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的评估。

清甲剂量一般为131I1.11-3.7GBq,而对于同时需要清灶治疗患者,131I剂量为3.7-7.4GBq,在清甲治疗后24-72h开始口服甲状腺素。对于摄碘性DTC转移或复发病灶,可选择性应用131I清灶治疗,不同部位的转移病灶采用不同的131I剂量进行治疗[3]。

131I治疗疗效与转移灶摄取131I的程度、131I在病灶中的滞留时间直接相关,还受患者年龄、转移灶大小及部位、病灶对131I的辐射敏感性等因素的影响。但位于某些特殊部位的转移灶(如颅内、脊髓旁、气道内和性腺旁转移等),即使病灶显著摄取131I,也应优先考虑手术或其他综合治疗,在综合评估安全性后可考虑进行131I治疗[4]。

131I治疗后关键指标监测

目前多项研究表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LNM)、病灶大小和术后Tg水平等因素均会直接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预后[5]。

研究发现,PT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LR)与131I治疗后患者临床转归密切相关,LR值越高,131I清甲后患者越容易出现较差的临床转归,LR为52.27%的临界点可作为预测临床转归的独立特异性指标[6]。

对于近半数中低危DTC患者,131I治疗4周后通过Tg的转阴可以预示良好预后,避免根据国内外指南建议至少半年后再进行清甲效果和风险分层再评估,Tg的早期检测有利于更早地评估预后,并对疾病分期进行适时早期调整,同时也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病情恢复[7]。

在一项1420例甲状腺癌患者治疗的回顾性分析中发现,通过监测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诊断放射性碘全身显像(Dx-WBS)和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sTg可以比Dx-WBS更好地识别风险患者;此外,去除甲状腺术后残留组织(RRA)术后3个月似乎是评估反应的最佳敏感时间点[8]。

131I治疗后不良反应

虽然131I疗法让DTC患者受益颇多,但是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仍不可忽视。脊髓抑制是131I治疗后一个不可忽视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严重时甚至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为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损伤,2015版美国ATA指南推荐采用30mCi进行中、低危患者的清甲治疗。有研究报道接受放射性碘疗法的人群中约30%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适,在给予药物干预后可明显减轻患者不适[9]。

131I治疗中期不良反应主要为唾液腺和泪腺功能障碍,引起唾液腺疼痛和肿胀、吞咽疼痛困难、味觉改变或龋齿等症状,这些症状大多可自行好转,极少会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10]。131I进入人体后经甲状腺组织时大部分会特异浓聚,最后合成甲状腺激素,小部分甲状腺激素会进入肝脏代谢灭活,因而部分DTC患者治疗剂量的131I全身显像可见肝脏弥漫性摄取。高剂量131I治疗后患者肾图检测显示肾半排时间显著延长,肾脏指数显著降低,其可能受放射性损伤和甲减双重因素的影响。

131I治疗长期不良反应主要是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SPM)引起性功能异常和影响女性生殖,131I剂量大于1000mCi/37GBq治疗的患者术后SPM概率显著增加,乳腺癌和消化道癌是最常见的SPM;对于经期女性DTC患者而言,131I治疗后可导致20-27%女性暂时性闭经或月经过少;男性DTC患者经131I治疗后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睾丸损伤,主要表现为一过性精子数目与活性降低[11]。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

虽然多数DTC患者经过规范的手术、选择性131I治疗及TSH抑制治疗后预后良好,完全缓解率达到80-90%。然而,仍有部分转移性DTC的患者在早期或131I治疗过程中肿瘤组织或病灶不摄碘或丧失摄碘能力,抑或部分病灶不摄碘等,逐渐发展为RAIR-DTC。

RAIR-DTC患者对131I治疗无效,对化疗反应较差、放疗效果也不显著,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是一个无药可治的状态。而且RAIR-DTC病情进展快,一旦出现症状或者是临床提示进展,它的生存时间就大为缩短,平均只有两年半到三年半的生存时间,死亡率高,为这些患者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一直是甲状腺癌领域研究的热点。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面甲状腺癌分子病理学研究取得了一些关键性突破,与DTC肿瘤增殖、转移、浸润等不良临床病理特征相关的基因突变与信号通路不断被发现,针对新发现的治疗靶点开发出来的特异性药物应运而生。随着部分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FDA已批准多种特异性分子靶向药物,如多靶点抗癌新药索拉非尼。索拉非尼II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对于RAIR-DTC和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索拉非尼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2]。

这些靶向分子药物治疗疗效显著、副反应较小,能显著延长RAIR-DTC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特别是在今年7月19号,人社部宣布将索拉非尼纳入国家医保,这为RAIR-DTC患者带去更多的治疗机会和生存的希望。

131I治疗DTC展望

131I治疗是DTC重要的治疗方案,在131I治疗决策过程中应遵循指南,依据TNM分期及术后复发风险分层等因素制定治疗策略。在131I治疗消除残留部分甲状腺和肿瘤组织后应密切监测Tg、sTg、Dx-WBS等关键指标,减少DTC的复发与转移风险。由于131I不可避免地对人体正常组织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直接电离辐射损伤,因此131I治疗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在实施131I治疗前,应充分指导患者如何对治疗隔离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自我监测和简易处理。

RAIR-DTC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基因与信号通路,一些传统的治疗方法对RAIR-DTC效果不显著,新型的靶向治疗针对性强、疗效显著,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因此,对于RAIR-DTC患者,靶向治疗无疑是新的选择。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