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甲亢 > 甲亢常识 > 危害 > 甲状腺癌为何“高发”?甲状腺癌悄然成了一种高发癌?

甲状腺癌为何“高发”?甲状腺癌悄然成了一种高发癌?

2017-08-10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有数据显示,在这些高发的甲状腺癌新发病例中50%以上为甲状腺微小癌。甲状腺微小癌(TMC)为最大直径为1.0 cm的甲状腺癌,由于TMC病灶小、发病隐蔽、多位于甲状腺腺体中或背侧被膜处,而以往常规的甲状腺体检仅触诊.

  甲状腺癌“高发”?真相并不可怕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呈全球化升高趋势,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肿瘤之一。我国也是如此,尤其一些沿海地区更是高发。比如杭州,2015年杭州市疾控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城市甲状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已排在了首位,令不少女性朋友感到恐怖与担心。

  “高发”是“假象”,其实是检查技术的进步!

  有数据显示,在这些高发的甲状腺癌新发病例中50%以上为甲状腺微小癌。甲状腺微小癌(TMC)为最大直径为1.0 cm的甲状腺癌,由于TMC病灶小、发病隐蔽、多位于甲状腺腺体中或背侧被膜处,而以往常规的甲状腺体检仅触诊,是很难发现这一类患者的,患者自己发现前来主动就诊更是不可能。而随着彩超在甲状腺体检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彩超设备分辨率的不断提升,如今小至0.3cm的微小结节都能被发现,还能提供血流动力学、微循环灌注等表现,加上细针穿刺细胞学(FNA)应用的增加,大量隐匿无临床症状的TMC被发现。也就出现了个别城市甲状腺癌高发的现象。

  大数据怎么说?

  让我们再来看看全国的大数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全国肿瘤登记中心陈万青教授等于2016年1月25日在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上发表了中国2015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在男性新发肿瘤中,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胃、食管、肝、和结直肠癌,占所有癌症病例的三分之二。在女性新发肿瘤中,前七位分别是乳腺癌、肺癌和支气管、胃、结肠、直肠、食道癌,占所有癌症病例近60%。并没有出现甲状腺癌的影子。

  我们辽宁地区的发病率情况又是如何呢?就在2016年2月4日世界癌症日,来自辽宁省肿瘤医院对外发布的《辽宁省肿瘤医院病历分析报告(2003-2014)》数据显示,甲状腺癌仅在女性患者跃进前10,排在第9的位置。同样前不久,鞍山市肿瘤医院最新发布的《2015年度肿瘤各病例数据排序统计表》数据显示,鞍山男性发病率最高的前五位分别为肺癌、直肠癌、胃癌、结肠癌、肝癌。鞍山女性发病率最高的前五位分别为乳腺癌、肺癌、子宫颈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甲状腺癌不管在男性还是女性均未进入前10名。因此对于钢城百姓来说,更不必过分担忧。

  即使得了甲状腺癌,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甲状腺癌分为四大类:即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前两者统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占甲状腺癌的90%以上。 DTC大多数分化好、侵袭性低、生长缓慢、通常预后良好,10年生存率在95%以上。且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具有更好的预后。一项对18445例PTMC患者随访19年的研究显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疾病相关生存率为99.3%~99.5%。

  这么好的预后得益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很多DTC患者在早期就被发现。即使已经有转移的DTC患者,也是非常庆幸的。因为分化型甲状腺癌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仍保留有一定的摄碘功能,这样放射性的碘就成了天然的靶向药物,引入人体后,可被复发灶及任何部位转移灶内甲状腺癌细胞所摄取,火力集中,又很少伤及其他脏器,既可以起到治疗作用,又能同时进行显像以筛查新发病灶及疗效评估。因此,“外科手术+术后选择性 131I 治疗+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 已成为公认的 DTC 治疗方案。

  现已证实,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后给予131I治疗,可以有效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和细胞级水平的癌,防止肿瘤复发。文献报道,甲癌单纯手术,复发率高达32.0%;手术+口服甲状腺激素,复发率为11%;手术+131I治疗+口服甲状腺激素,复发率仅为2.7%。国外资料报道,手术后加用131I治疗者,较单纯手术患者的死亡率降低3.8 ~ 5.2倍,复发率降低4倍。

  另外两个类型中,甲状腺髓样癌预后虽不及分化型甲状腺癌那么好,但5年存活率也能达70%,10年存活率约50%。仅未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最差,发展迅速,平均生存期为3~6个月。但未分化癌所占比例很低仅1%~2%。

  如今,甲状腺癌虽然“高发”,但绝大部分甲状腺癌预后是好的,所以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去怕它。

  甲状腺癌悄然成了一种高发癌

  甲状腺癌女性高发

  《生命时报》:据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甲状腺癌几乎席卷全国。这是否说明它的发病率在呈上升趋势?

  于文斌:根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最近两年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基本是以30%的速度在上升,增幅排名第一。

  但这并非是说甲状腺癌的诱发因素多了,而是跟体检的普及有很大关系。以前,甲状腺体检基本靠用手触摸来查,很难发现比较小的肿物。现在甲状腺超声检查的普及,迅速提升了甲状腺癌的检出率。

  甲状腺癌在年轻人中多见,中位发病年龄为30多岁。国外的统计显示,20~30岁年龄段,排在甲状腺癌检出率的第一位。一般来说,45岁以上的甲状腺癌患者面临的风险比较大,需要紧急治疗。

  《生命时报》:甲状腺癌有没有明确的高危因素?

  于文斌:甲状腺癌的高危因素有两个,第一是性别。数据显示,我国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排在肿瘤整体发病率的第四位,男性约为第十位;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4~6倍,可能与雌激素有关。

  第二是放射线。有研究表明,如果儿童期曾做过放射性治疗,之后又出现了甲状腺结节,就一定要高度重视,定期随访,防止恶变。但需要注意的是,电视、手机、电脑等物品的辐射量相对较低,大家不必过于担忧。

  《生命时报》:我们知道,碘跟甲状腺的健康息息相关,常吃碘含量高的海产品,会不会诱发甲状腺肿瘤呢?

  于文斌:目前为止,含碘丰富的食物跟甲状腺癌到底有什么关系,医学界还没有定论,也没有确切的研究支持。从流行病学角度来讲,食物中碘的含量也实在太少了,完全达不到能诱发肿瘤的剂量。

  《生命时报》:甲状腺癌有哪些典型的早期症状,需要大家警惕,诊断标准又是什么?

  于文斌:甲状腺癌基本没有特别典型的早期症状,要想早期发现,还是需要定期体检。但甲状腺结节患者在随访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变化:肿物突然增大,颈部淋巴结肿大,出现肿瘤压迫症状(如侵犯气管、食管和神经)时,一定要重点检查甲状腺结节的性质。

  甲状腺癌的诊断标准,一是触诊,摸到肿物质地比较硬、边界不清楚、活动度较低、淋巴结肿大等,都是恶性特征;二是甲状腺超声检查,出现钙化,血流、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等,也要考虑恶性的可能,准确率可达90%;三是甲状腺穿刺,从肿物里取组织做病理检查。

  一般来说,穿刺检查准确度最高,但存在一定风险。只要超声诊断比较明确,就不建议穿刺。至于CT、核磁共振等检查,都有严格的指征(如肿物比较大、侵犯周围组织、出现淋巴结转移等),通常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甲状腺结节仅5%需处理

  《生命时报》:甲状腺肿瘤也有良性、恶性之分吗?

  于文斌: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炎性甲状腺肿等,都是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癌就是恶性肿瘤,分为4种类型。最常见的是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占甲状腺癌总体的90%,早期治疗效果更好,发展比较缓慢,又被称为惰性肿瘤。

  另外两种类型的甲状腺癌恶性程度较高,其中髓样癌的5年生存率约为60%,未分化癌从出现症状到死亡,多不超过半年。

  《生命时报》:甲状腺良性肿瘤有恶变的可能性吗?

  于文斌:以最常见的结节性甲状腺肿为例,这是甲状腺内部细胞出现异常增生所引起的良性肿瘤,具有一定的手术指征。但仅有不到5%的患者需要手术处理,绝大多数人甚至可以终生带瘤生存

  没有手术指征的患者不建议用药治疗,而且没有明确的药物可以把肿物完全消除。患者如果出现肿物压迫气管,呼吸困难;压迫食道,出现吞咽困难;增大比较快,出现恶变的可能性,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不过,查出甲状腺有结节也不用害怕,定期复查就可以。我院的统计数据显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约为17/10万,而中年女性的甲状腺结节常规体检检出率约为60%~70%。可见,甲状腺结节的恶变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

  《生命时报》:发现良性结节该如何监测?

  于文斌:如果在体检中发现甲状腺有结节,最好去肿瘤专科医院确认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随访间隔。如果结节是良性的,那么每年体检一次即可;如果肿物比较大,就需要监测发展速度,需要3个月或半年复查一次,等进展稳定后再适当延长随访间隔。

  若出现甲状腺结节表面不平,与周围组织粘连,或者活动程度差、局部淋巴结转移,或者有声音改变等,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术后20年生存率高达90%

  《生命时报》: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于文斌:甲状腺癌一般需要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治疗就是在脖子下方开一个切口,把甲状腺切除,并做淋巴结清扫术。手术要求把肿瘤所在一侧的甲状腺组织全部切除,这是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最低范围。

  如果对侧甲状腺有结节或恶性肿瘤,就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对侧肿物切除、次全切除,甚至对侧甲状腺全切除。如果有癌细胞转移,我们会根据转移位置来扩大淋巴结清扫的范围。

  近年来出现的微创手术、射频疗法、消融疗法等存在很大争议,主要原因就是,这些治疗手段不能按照要求的切除范围来进行,可能达不到肿瘤治疗所要求的范围。

  《生命时报》: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效果如何?术后生存率有多高呢?

  于文斌: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效果非常好,早期甲状腺癌的20年生存率能达到90%,术后一般只要按时定量吃药、定期复查,就不需要额外的辅助治疗。

  《生命时报》:我们了解到,碘治疗也是甲状腺癌的治疗手段之一,它的适应证有哪些?

  于文斌:碘治疗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也是甲状腺手术的重要补充。包括甲状腺肿瘤在内的甲状腺组织会吸收碘,而碘在人体内会释放一种射线,把肿瘤杀死,这就是碘治疗的原理,碘治疗也因此被称为“内放射治疗”。

  但碘治疗的前提是把甲状腺组织全部切除,尽量把转移比较严重的淋巴结全部清扫掉。有些人甲状腺并没有全部切掉就去做碘治疗,此时即便碘的剂量再大,也会被甲状腺吸收,转移的病灶根本吸收不了,没有治疗效果。

  目前我国碘治疗的适应症比较乱。以前的适应症是,甲状腺癌出现了颈部以外的转移,比如肿瘤转移到了肺、肝、骨、大脑等,需要考虑碘治疗。

  我个人的观点是,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比如高复发风险的患者)可以做碘治疗。复发转移的风险有一些评判标准,简单来说就是出现一些不良特征,比如肿瘤侵犯比较广泛、转移比较严重、肿物跟一些重要器官粘连、肿瘤没有切干净等。

  国外的数据显示,低危甲状腺癌患者做碘治疗,对其生存没有任何益处。而且,碘治疗对身体还有很大的伤害,碘在体内超过累积剂量时,对生殖、血液系统等会有一定的影响。

  《生命时报》: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需要多久复查一次?需要做哪些检查和后期健康管理呢?

  于文斌:甲状腺癌的术后复查随访以及健康管理很重要。第一,甲状腺癌术后每半年都要定期复查B超。5年后,如果一直没有复发,而且判定复发风险较低,就可以改成每年体检一次。

  第二,由于约5%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肝、肺、骨转移,因此每两年还要检查上述器官功能。

  第三,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术后需要吃甲状腺素片,原则上需要终生服药,但医生会根据病人随访的情况慢慢减量。患者还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有时候,药物吃过量了,可能会出现甲亢的症状,如心慌、汗多、食量增大、烦躁等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康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