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甲亢 > 甲亢诊治 > 治疗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过度治疗与不足是?甲状腺肿瘤真有那么可怕吗?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过度治疗与不足是?甲状腺肿瘤真有那么可怕吗?

2017-08-09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癌症的发生一定是从癌细胞开始,癌灶一定是从小到大生长,绝对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大的(晚期)癌灶。故中晚期PTC 一定是从PTMC 进展而来。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过度治疗与不足

  近年来,关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诊治争议越来越大,对其治疗不足和过度治疗在临床中同时存在。

  治疗不足包括:应手术者未行手术;首选消融治疗;违背“两个至少”的原则;对侧侧区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仅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及患侧中央区+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合并对侧叶结节的PTMC 仅行腺叶切除;术后不评估、不随访、不行恰当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

  而过度治疗则包括:对肿瘤直径<5 mm,对侧腺叶无结节、无颈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浸润等,以及其他甲状腺癌高危因素的病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单或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因良性病变已行腺叶+峡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发现PTMC(意外癌),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依据而再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肿瘤直径<5 mm 的PTMC 病人于妊娠早、晚期手术;行过度的TSH 抑制治疗及随访周期<3 个月等。

  鉴于此,临床应正确认识PTMC,依据现有科学水平进行正确评估,依据手术的安全性、病人意愿及医疗资源等因素综合判断,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本文通过分析PTMC 的生物学行为、治疗现状、病人心理及医疗资源等因素,探讨对PTMC 诊治中的过度与不足。

  须明确的几个关键问题

  1.1 PTMC 不等于早期癌

  PTMC 是指肿瘤直径≤1 cm 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绝不能认为PTMC 是早期癌,其生物学行为与PTC 一致,同样有局部甲状腺外浸润、颈淋巴结转移及全身转移等特征。PTMC 通过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分期为T3、T4 的比例可分别达20.7%和7.2%,中央区淋巴结转移(N1a)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N1b)发生率可分别达82.0% 和21.2%,远处转移发生率为3.0%,10 年复发率为7.3%,10 年病死率为1.0%。

  1.2 癌症的发展规律

  癌症的发生一定是从癌细胞开始,癌灶一定是从小到大生长,绝对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大的(晚期)癌灶。故中晚期PTC 一定是从PTMC 进展而来。

  1.3 PTC 去分化特性

  尽管大多数PTC 比较惰性,生长缓慢,但其除了可以浸润局部重要组织(T3、T4)外,更严重的是可去分化变为预后极差的甲状腺低分化癌和(或)未分化癌,p53 基因突变在该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约80.0%的甲状腺未分化癌是由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去分化而来。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DTC 去分化具有年轻化的趋势。

  1.4 长期观察随访

  对于PTMC 的持续高度关注发生在最近10 年,尤其是近两年,对PTMC 是否存在过度诊断和治疗的争议几乎达到白热化程度。如果仅凭10 年或20 年的观察结果来判断PTMC 的结局,并不科学。根据PTC 的生物学特性,对其结局指标的关注至少须为30~4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方可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

  1.5 PTMC 预后判断指标

  虽然目前对PTMC 的诊断已达到较高的临床水平,但目前国内外尚无法精准地判断PTMC 的预后。甲状腺癌BRAFV600E突变是近年来研究最广泛、最深入的生物学指标之一,但多数研究认为,其对PTMC 的预后判断无明显效果。此外,TERT 基因突变的研究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其还未能在临床上推广。

  1.6 病人心理压力

  在制定PTMC 的治疗及随访方案时,除了关注肿瘤对身体造成的影响外,还应关注肿瘤对病人心理、生活质量的影响。带瘤存活对于每位病人均是巨大的心理挑战,故绝大多数PTMC 病人都毫不犹豫地选择手术治疗。部分选择观察的病人在一段时间后也最终要求手术治疗。选择观察及长期等待手术的病人大多表现为焦虑、失眠、易怒、情绪不稳,工作效率明显下降,与家人及同事的关系恶化等,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对此类PTMC 病人,手术治疗的意义可能更多的是减轻心理压力。

  1.7 肿瘤防治原则

  肿瘤防治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PTMC 具有恶性肿瘤的共同特点,所以同样须遵守肿瘤防治原则。其实,前列腺癌与PTMC 无论是发病率还是预后均惊人的相似,却很少有关于其过度诊断和治疗的报道。

  1.8 卫生经济学评估

  早期肿瘤的诊治所花费的医疗成本及消耗的医疗资源明显低于中晚期肿瘤。早期治疗不仅疗效好,而且治疗风险低、并发症少。尽管PTMC 是PTC 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其他各期PTC 的发病率亦在增加,故其病死率并未明显降低。

  1.9 国内外PTC治疗的差距

  美国SEER 数据库资料显示,2003-2009 年手术治疗的DTC 病人的5年存活率为98.2%,而我国1999-2007 年甲状腺癌病人的5 年(随访时间截至2010 年)相对存活率为67.5%。如此巨大的差距反映出PTC 治疗的必要性。要提高PTC 病人的存活率,尤其是长期存活率,必须坚持肿瘤防治基本原则及规范化治疗,而对PTMC 的规范化诊治是重中之重,也是最佳的、最有效的捷径。

  通过上述几点可看出,对大多数PTMC 病人不仅应手术治疗,而且应提倡手术治疗的规范化。而我国目前确实存在对PTMC 治疗不足及过度的现象,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治疗不足

  2.1 消融治疗

  近年来,国内部分医院错误地使用甲状腺结节消融治疗,不仅对良性结节进行消融治疗,对恶性结节也行消融治疗;不仅对有细胞学检查依据的行消融治疗,对没有细胞学检查依据的也行消融治疗。对恶性结节消融治疗的后果是可能残留癌组织,更重要是不能规范地处理中央区淋巴结,由于消融后的局部粘连,大大增加以后手术治疗的风险。因此,规范我国甲状腺结节的消融治疗迫在眉睫。

  2.2 违背“两个至少”的原则

  2012 年我国发布的《甲状腺结节及分化性甲状腺癌诊治指南》(以下简称我国指南)中对于PTMC 手术方案明确指出,应遵循“两个至少”的原则:至少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至少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这是通过有效减少再次手术来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最好方法。甲状腺手术的主要风险在中央区,故应大力提倡“争取一次性彻底解决中央区(甲状腺及中央区淋巴结)的问题,最好不超过两次”的原则。其主要理由为:首先,再次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初次手术;其次,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如果不常规清扫患侧中央区淋巴结,则再次手术风险将明显增加;此外,专科医师初次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不增加手术风险。

  2.3 对侧区有明显淋巴结转移病人仅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及患侧中央区+颈侧区淋巴结清扫

  PTMC 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可达21.2%,即使对于cN0 PTMC 病人,也不可完全忽视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尤其是肿瘤位于腺叶上份的病例。如颈侧区淋巴结有明显转移,则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较高,故须清扫,且术后应行131I 治疗,而其先决条件是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因此,仅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属于治疗不足,还须再次手术。

  2.4 合并对侧腺叶结节的PTMC仅行腺叶切除

  我国指南推荐,合并对侧腺叶结节的PTMC 应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其理由可能是:

  (1)一次性解决多灶癌。多灶性是PTC 的重要生物学特性,文献报道,多发病灶占PTC 的18.0% ~87.0% ,约22.7%为双侧癌。

  (2)对侧结节的性质(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直接决定了是否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3)利于术后131I 治疗。

  (4)利于随访中监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

  2.5 应手术者未行手术

  仅重视癌灶,忽略了颈淋巴结转移或合并甲状腺癌高危因素;不重视病人的手术诉求,已有或由此导致病人精神障碍;未排除高侵袭性亚型或甲状腺髓样癌等预后较差的肿瘤而盲目观察等,均属于治疗不足。

  2.6 术后不评估、不随访、不行恰当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

  PTCM 具有PTC 的所有特性,应对其风险进行动态评估,以制定相应的随访治疗方案。决不能简单地认为,对于所有PTMC 手术治疗即可治愈;须明确,其术后10 年复发率可达7.3%,病死率达1.0%。

  过度治疗

  目前,临床中确实可能存在对PTMC 的过度治疗,主要体现在:

  (1)对肿瘤直径<5 mm,无颈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浸润等高危因素的PTMC 病人,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单或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2)因良性病变已行腺叶+峡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发现PTMC(意外癌),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依据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3)对肿瘤直径<5 mm 的PTMC 病人于妊娠早、晚期手术。

  (4)行过度的TSH抑制治疗等。

  结语

  笔者认为,临床医师不应过度关注PTMC,其只是人为地依PTC 肿瘤直径划分的一个类型,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PTMC 具有PTC 的所有特性,只是更具隐蔽性及麻痹性。作为外科医师应有自己的见解,不为外周舆论所影响,决不能有从众心理。从肿瘤防治原则来看,凡是确诊为癌行手术治疗均不属于过度治疗。当然,的确有相当部分的PTMC 可能很长时间(甚至终身)不发展。因此,须依据现有科学水平进行评估,依据手术的安全性、病人意愿及医疗资源等因素综合判断,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甲状腺肿瘤真有那么可怕吗

  说起头颈肿瘤,人们第一想到的就是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肿瘤正以其日益增长的高发病率,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关注。那么,它真有那么可怕吗?事实上,甲状腺肿瘤甚至甲状腺癌患者,经过规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之后,治愈率高达90%以上。因此,对于甲状腺肿瘤,我们心中应该紧绷诊断“早发现”、治疗“规范化”两根弦。

  高发病率不等于高死亡率

  生活中,你会发现周围朋友不幸罹患甲状腺肿瘤,甚至甲状腺癌的人数越来越多。日益高发的甲状腺肿瘤是不是意味着很多病患难逃疾病的“魔爪”,最终失去性命呢?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从众多高发的肿瘤诸如肺癌、大肠癌、乳腺癌、肝癌中来看,早期甲状腺肿瘤的患者治愈率可达90%以上,患者十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种类的肿瘤。

  如今,临床中我们发现95%的甲状腺癌患者是恶性度较低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如果经过及时规范治疗,很多患者的寿命与正常人没有区别,生活质量也不会受到影响。

  甲状腺结节“一刀切”不科学

  随着超声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一些直径仅有几毫米的甲状腺小结节也无处“藏身”。当人们手揣着被诊断为“小结节”的报告时,心中还是不免一紧。多数人都期望通过“一刀切”的方式,远离疾病的侵扰。

  这种“恐癌”心理在门诊患者中到处可见。其实,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甲状腺上的结节分为良性和恶性,在未明确其性质以前统称为“甲状腺结节”。

  如果患者被诊断为良性结节,我们没有必要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由于手术为创伤性治疗,本身会有一定损伤风险,可造成术后不适及部分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这批患者,我们建议可以采用随访,必要时药物治疗,随访周期一般半年为宜。

  甲状腺结节虽说是一种常见疾病,但生活中人们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呼吸困难、颈部肿块等情况时,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及时的诊断,明确病情,规范治疗

  适度规范治疗很关键

  相对于其他肿瘤疾病治疗手段的多样化,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方法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内分泌治疗和放射性碘的治疗。

  适度、规范的诊疗是保证患者在治愈疾病的同时,给予其最优生活质量的有力保证。一般而言,甲状腺肿瘤临床诊断为良性,注意平时定期进行B超检查和随访工作,关注结节的形态变化。

  如果一名患者被怀疑为甲状腺癌:

    首先需要进行B超和甲状腺功能检查,必要时选择细针穿刺,来确诊是否是甲状腺癌、可能的病理分型,进一步可能需要完善CT甚至MRI等等一系列检查明确、分期、肿瘤侵犯范围;

  其次要根据诊断的结果决定是否手术;

  进而综合各项检查及患者其他情况设计手术计划确定手术方式、切除范围,而能否使用微创及可选的方式需要综合考量。

  目前纵观临床总体情况,绝大部分甲状腺癌手术的效果是令人满意的,患者的预后情况也较为良好,可进行内分泌治疗,而部分高危或有远处转移的患者,需要术后再进行放射性碘治疗;所有患者都需长期随访。

  从我们的经验来看,手术后甲状腺癌复发的时间长短不一,患者应该坚持在术后1至2年内保持每3个月一次的随访频率,之后也至少每年来院做随访,同时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进行内分泌治疗,降低复发转移风险。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康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