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的临床症状较多,如高代谢症群,精神、神经症状,心血管、消化道症状,肌肉骨骼、造血系统症状及局部症状——甲状腺肿大、突眼等,对如此众多的症状,很难以一法一方来完成治疗计划,达到预期目的。为了便于临床体现中医治疗的特点,就必须对病人所有症状、体征、脉象及其他四诊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证候规律,分辨出不同的证候,方能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对本病的辨证分型,不同层次医疗单位、不同地区学者的意见不尽一致。统计近年来近50篇甲亢的治疗资料,其分型有气郁痰凝、心肝火旺、心肝阴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胃火旺盛、阳亢风动、胃强脾弱等近40个证型,如此之多,自然使学习者难以掌握。
有研究指出:本病早期多以火旺为主(实火),阴虚次之。病程较长、年龄较大者,多以阴虚为主,火旺次之(偏虚火)。不典型甲亢、淡漠型甲亢及病程较长且年老体弱者,多以气虚、脾虚为主,阴虚次之。良性突眼为痰气交结,恶性突眼多为肝阳上亢,弥漫性甲状腺肿大多肝郁脾虚,结节性甲状腺肿大或甲状腺腺瘤多有气滞血瘀。
综合近年来国内研究的资料,结合作者的体会,本病的辨证分型主要有气郁痰结型、肝胃火旺型、气阴两虚型、阳亢风动型、阴虚火旺型、肝郁脾虚型、痰结血瘀型、心肝阴虚型等八个证型。临床上不少病例常不是单一证型存在,可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证型复合存在,在治疗时需注意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方能收效良好。
甲状腺激素能加速小肠对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吸收,使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摄取葡萄糖的速度加速,能抑制胰岛素分泌,刺激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因此本病患者可出现糖耐量异常,表现为餐后高血糖和尿糖阳性,但空腹血糖正常。一组68例甲亢患者糖耐量测定,其中39例(占57%)结果异常。此种异常,甲亢控制后可恢复正常。故一般认为甲亢并不引起糖尿病,但可加重原有糖尿病的病情,甚而诱发酮症酸中毒。
临床上可见甲亢和糖尿病并存者,据研究弥漫性甲亢和糖尿病(主要是i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和免疫上的联系。有研究表明,这两种病的基因缺陷往往发生在同一对染色体上,故可能会连锁在一起遗传给下代。另有研究表明,在甲亢的近亲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3%~36%,远较自然发病率为高。甲亢与糖尿病同时发生在一个病人身上的例子临床上并不少见。这种糖尿病是与甲亢无关的独立存在的疾病,即使甲亢得到控制病情也不会缓解,必须予以降血糖药治疗。以糖代射紊乱为主要表现的甲亢与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有时很难区别,有人提出在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实验室检查指标已恢复正常,但某些临床症状,如衰弱、消瘦、多食等未能改善者,则应考虑甲亢并发糖尿病,必须测定甲状腺功能,以利于诊断的确立。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康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