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减肥频道 > 饮食减肥 > 减肥食谱 > 一份爆炸性报告 吃货们吓哭了

一份爆炸性报告 吃货们吓哭了

2018-08-31 来源:康宝莱亮点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中国肉类协会也对此表示抗议。“肉类食品的好处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定论,”中国肉类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肉制品在世界各地食用情况不同,癌症发病原因尚无定论,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一结果或许依照欧美等地实际而作出结论,但不符合中日情况。”

 自从那条声称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制品为“致癌物”的微博发布后,这条新闻就在朋友炸了。

媒体称,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报告把香肠等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物”,并把红肉的致癌风险定为仅次于加工肉制品的“第二等级”。要知道,世卫组织将物质的致癌程度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
 
而“致癌物”是程度最高的一级!这可都是我们常吃的啊!
 
加工肉制品——经过腌制,熏烤处理的肉,常见的有火腿、香肠、午餐肉、培根、咸肉、熏肉……以及肉类罐头等等
 
红肉——哺乳动物的肌肉组织,比如猪肉、牛肉、羊肉、马肉……等等
 
新闻一发布,首先躺枪的是加工肉制品生产商。一众肉制品上市公司的股价齐齐下滑,跑输大盘。一条新闻,让有着1500万吨加工量的中国熟肉制品产业未来的发展蒙上一层莫名的“阴影”。
 
中国肉类协会也对此表示抗议。“肉类食品的好处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定论,”中国肉类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肉制品在世界各地食用情况不同,癌症发病原因尚无定论,世界卫生组织的这一结果或许依照欧美等地实际而作出结论,但不符合中日情况。”
 
而吃货们则纷纷表示,还能不能愉快地吃肉了?!有的恐慌,想想曾经吃了那么多肉,担心癌症离自己不远了;有的开始抱怨,以后再也不能放肆吃肉了;还有的直接无视,该吃吃该喝喝,压根不把它当回事。
 
“让我们保留肉制品,把世卫组织取消了吧!”
 
现年116岁的琼斯是目前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她告诉记者,长寿习惯源于百年习惯——每天早餐都吃培根。她的厨房甚至挂着一条小标语:培根让一切更美好。
 
一时间众说纷纭,而更多的人感到的是困惑。这香肠火腿吃了这么多年都没什么,怎么突然就冒出一条新闻说它们致癌呢?而且致癌级别竟能跟砒霜等级,难道这么些年吃的一直是“剧毒”吗?
 
舌尖上的美食=舌尖上的砒霜?
 
先来科普一下致癌物的分类和评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致癌物分成5类,依次是:
 
第一类:致癌
 
对人类确定致癌,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对人类有致癌作用。包括烟草、酒精饮料、黄曲霉素、槟榔、中式咸鱼等明确有致癌作用的致癌物。
 
第二类:很可能致癌
 
对人类很可能致癌,有充分的动物实验证据,但是人类证据有限。
 
第三类:可能致癌
 
对人类可能致癌,对人类证据有限,动物证据不充分,或对人类证据不足,对动物证据充分。
 
第四类:致癌度不确定
 
这类物质包括苏丹红、胆固醇、咖啡因、三聚氰胺、糖精等。
 
第五类:很可能不致癌
 
如己内酰胺。
 
截至201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名单内的“致癌物质”已达到970种。其中,加工肉类被归为了第一类明确致癌物,红肉被列入了第二类致癌物。加工肉类和砒霜同属于第一类。
 
这么大的事,世卫组织在唬人?
 
1

同级致癌物,危险不同等
 
首先我们需要分清楚一个概念:致癌物的评级,代表其与癌症的关联度不代表其致癌能力!
 
换一种说法就是:致癌物的评级是根据“致癌证据”强弱而定,与“致癌性”强弱(“毒性”)无关。这意味着等级最高的第一类致癌物有充分的致癌性证据,而不是致癌能力最强。
 
举个例子。比如香蕉皮可以引发事故,但发生的概率并不高,造成的伤害通常不会很严重。但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危害辨识系统中,“香蕉皮”和“汽车”会被划分在同一类中——二者均肯定会引发事故。
 
2

量越大,风险越大
 
总的来说吃加工肉制品导致癌症增加的风险很小。致癌有个累积效应,也就是需要一定的“量”的积累,“量”的累积越多,你得癌的风险就越大。在这些研究中,患癌风险通常会随着肉类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报告中指出,通过10份研究的数据分析估测出,每天吃50克的加工肉,可以增加患直肠癌18%的几率。而英国癌症研究会认为,“这只是大概的数字,每个人在这方面的风险都不一样,因为其中还存在许多不同的作用因素”。
 
而且,人体是有解毒能力的,当人体的代谢大于“毒素”的积累,有毒物质就会被代谢出去。显然,只说危害而不提剂量是不科学的,“加工肉制品毒如砒霜”的说法太过夸张,就像不能说“今天吃了一顿烧烤,明天就得癌症了”一样。
 
3

食品工艺的弊端
 
实际上,到底何种物质使加工肉类和红肉具有致癌风险,目前仍未完全了解。肉中有很多成分都怀疑与致癌风险增加有关,如血红素铁、亚硝胺(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杂环胺等,它们或天然地存在于肉类中,或来自加工或烹饪,都是已知的或可疑的致癌物,但尽管如此,仍尚未完全了解红肉或加工肉类如何增加致癌风险。
 
与其说吃肉致癌,不如说“习惯”致癌
 
全球每年多少癌症病例是由食用加工肉制品造成的?
 
据独立学术研究组织“全球疾病负担项目”最新统计
 
全球每年约有3.4万人死于大量食用加工肉制品导致的癌症
 
而全球每年死于吸烟致癌的有100万人
 
死于酗酒致癌的有60万人
 
死于空气污染致癌的有20万人
 
动物性食物,比如肉、蛋、奶等,含有大量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不过,很多现代人则是这些食物吃得太多了,过犹不及,其中含有的不利成分,比如脂肪、胆固醇等,也就变成了“健康杀手”。
 
从流行病学证据来看,红肉及加工肉制品确实不应该敞开肚皮来吃,但它们也并非洪水猛兽。一方面要控制合理的摄入量,同时和鸡鸭肉、鱼肉混搭。另一方面,既然烟熏、腌渍的加工工艺本身就不健康,并且高温煎炸、烧烤等烹调方式也会产生较多的致癌物,那么还是多选择蒸煮、在有条件吃新鲜肉的时候还是优先吃新鲜肉的好。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