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骨盆与髋臼骨折的解剖结构复杂,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需要根据X线片、CT平扫及三维重建等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块的信息,结合医生自身对骨盆与髋臼正常解剖的理解在头脑中模拟复位,所以对临床骨科医生的手术操作经验要求较高。
本刊裴国献总编辑于2006年首先提出了“数字骨科学”的新概念,并积极倡导、牵头组建了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数字骨科学组,且组织了多次数字骨科专题报告与多期“数字骨科”重点刊,内容就包含计算机辅助下骨盆与髋臼骨折的治疗等。数字骨科技术为骨盆与髋臼骨折及其他部位骨折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骨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骨盆与髋臼骨折的微创治疗热潮迭起、方兴未艾。毕春等撰写的“弓状线上方髋臼区域准确置钉的三维重建及数字化测量研究”一文,通过三维重建及数字化测量的方式进行了髋臼区域安全置钉的研究,所测得的数据在临床髋臼区域置钉时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且采用以垂直于骨表面的基准面作为参考平面的方法与临床手术中患者进钉时的角度相似,垂直于骨表面的进钉参考角度可以在术中更好地指导置钉。
以往,即使有经验的骨盆、髋臼外科医生,为避免螺钉进入关节,也常常使用近关节部位旷置螺钉的方法,仅在关节的上、下置入螺钉。这种方法虽然降低了螺钉进入关节的风险,但有时会不得不牺牲一些满意的复位效果。特别是对于前壁的一些粉碎骨折块,没有置入螺钉的那段钢板与骨面接触不紧,有时达不到牢固固定的目的。
这一研究为临床医生术中沿弓状缘上钢板置钉提供了解剖学参考依据,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张元智等撰写的“经皮横向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骶骨纵形骨折的数字化分析与临床应用”一文,将患者的个体化医学影像信息应用于术前规划,测定骶髂关节螺钉固定中的最优通道。
同时结合术中影像图像,将二者结合真正应用于临床患者,为经皮横向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骶骨纵形骨折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学基础,且简化了手术过程。
但是,必须指出,这一研究的应用尚需具有一定的数字骨科技术基础和临床操作经验的完美结合,仍然还不是真正的导航或者导向装置。相信随着作者和广大读者的共同努力,基于这一研究的适于临床应用、便于推广的经皮横向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导向装置必定会研制成功。
陈峰等撰写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骶髂后长韧带的磁共振成像研究”一文,对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的骶髂后长韧带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其磁共振成像的特征均显示为长条状的低信号影,韧带深面均有脂肪组织形成的高信号影,这为骨盆韧带损伤的诊断提供了参考。同时指出应该重视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可能存在的韧带损伤,这与骨盆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