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的解剖及功能比较复杂,无论从临床实践还是从学术交流角度来讲,都有必要对“寰枢关节是否存在半脱位”这一问题进行一次严谨、深入的学术讨论,以达到澄清有关概念,规范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目的。为此,我们组织国内在该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的部分专家开展了专门学术讨论。这一讨论是建立在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充分发扬学术民主的基础上的。我们相信,这一讨论必将对临床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背景与焦点
寰枢关节是由寰椎、枢椎、寰椎横韧带、齿状突尖韧带及关节囊等构成的复合体,是连接头颅和脊柱的特殊结构。从解剖上看,寰枢椎关节面略呈水平位,并具有杵臼关节的一些特点,虽没有椎间盘结构,但韧带组织非常发达,齿状突作为寰枢椎间的骨性结构,起重要的旋转轴作用。由于上述特点,使得寰枢关节成为脊柱中最为灵活的运动功能单位,协调完成颈椎约50%的旋转功能。其中,横韧带与翼状韧带维持着寰枢关节的稳定,并为颈椎提供了90°的旋转活动度。
一般认为,较大暴力可造成寰椎横韧带损伤或(和)齿状突骨折,导致寰枢关节结构严重受损,失去正常对位,复合体的稳定性丧失,如得不到及时处置,往往会造成高位脊髓和延髓压迫,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甚至高位截瘫或死亡。这种情况临床上诊断为寰枢关节脱位,治疗上进行手术减压,恢复正常的关节对位并同时融合、稳定寰枢关节。对于上述诊断和治疗原则已无异议。
但是,临床上常常有这种情况:由于外伤、炎症或某种变异等因素,导致寰椎横韧带松弛,寰枢关节骨性结构的对合关系超出正常范围,影像学检查显示寰枢椎的对位关系不正常,出现向前向后或者侧方的移位,但尚未达到脱位程度,而且很少伴有神经症状或体征。这种情况一般诊断为寰枢关节半脱位或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然而,对于这一诊断一直存在较多争议,对于其临床处理原则也有许多不同意见。即使对多被引用的Fielding和Hawkins于1977年发表的关于寰枢关节旋转畸形及其分型的文献,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