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骨科频道 > 骨科疾病 > 脱位 > 肩关节脱位与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有哪些区别?

肩关节脱位与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有哪些区别?

2014-06-19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肩关节脱位按肱骨头的位置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肩关节前脱位者很多见,常因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等。后脱位很少见,多由于肩关节受到由前向后的暴力作用或在肩关节内收内旋位跌倒时手部着地引起。后脱位可分为肩胛岗下和肩峰下脱位,肩关节脱位如在初期治疗不当,可发生习惯性脱位。

  一、病因不同:

  肩关节脱位按肱骨头的位置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肩关节前脱位者很多见,常因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着地,外力沿肱骨纵轴向上冲击,肱骨头自肩胛下肌和大圆肌之间薄弱部撕脱关节囊,向前下脱出,形成前脱位。肱骨头被推至肩胛骨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脱位,如暴力较大,肱骨头再向前移致锁骨下,形成锁骨下脱位。后脱位很少见,多由于肩关节受到由前向后的暴力作用或在肩关节内收内旋位跌倒时手部着地引起。后脱位可分为肩胛岗下和肩峰下脱位,肩关节脱位如在初期治疗不当,可发生习惯性脱位。

  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致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主要考虑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以冈上肌及三角肌后部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机能低下。以三角肌,尤其是冈上肌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瘫痪、肌张力低下,被认为是肩关节半脱位最重要的原因。这些肌肉瘫痪后在上肢重量的牵拉下,可产生肩关节半脱位。肌张力低下的软瘫期患者其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痉挛期患者,随着肌张力的逐渐提高,半脱位可随之减轻或消失。

  ②肩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破坏及长期牵拉所致的延长。在软瘫期关节囊及韧带,是保持肩关节于正常位置的唯一组织。半脱位多发生在病后第4周左右患者坐起活动后。推测肩关节半脱位系在上肢重量及或外力的牵拉下,关节囊及韧带遭到破坏,变得松弛、延长所致。肩关节半脱位随着肌张力的恢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精神紧张及用力时通过联合反应的作用甚至可复位。不过一旦关节囊韧带松弛延长,即使瘫痪完全恢复,其在静态坐位下仍可呈现半脱位,考虑这与已经松弛的关节囊及韧带不能恢复原来的张力,加之患者肩胛骨下旋,使肩关节处于相对外展位,从而使固有的绞索机制难以发挥作用有关。

  ③肩胛骨周围肌肉的瘫痪、痉挛及脊柱直立肌的影响等所致的肩胛骨向下旋转,有试验显示处于麻醉下的正常人,在外展上肢时也容易出现半脱位。推测肩关节半脱位的程度可能与肩胛骨下旋及肱骨相对外展的程度有关。但肩胛骨位置和肱骨外展与半脱位之间的关系尚有疑问。

  二、症状不同:

  外伤性肩关节前脱位均有明显的外伤史,肩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伤肢呈弹性固定于轻度外展内旋位,肘屈曲,用健侧手托住患侧前臂。外观呈“方肩”畸形,肩峰明显突出,肩峰下空虚。在腋下、喙突下或锁骨下可摸到肱骨、头。伤肢轻度外展,不能贴紧胸壁,如肘部贴于胸前时,手掌不能同时接触对侧肩部(Dugas征,即搭肩试验阳性)。上臂外侧贴放一直尺可同时接触到肩峰与肱骨外上踝(直尺试验)。

  肩关节半脱位并非于偏瘫后马上出现,多于开始坐位活动后才发现。早期患者可无任何不适感,部分患者当患侧上肢在体侧垂放时间较长时可出现牵拉不适感或疼痛,当上肢被支撑或抬起时,上述症状可减轻或消失。随着时间的延长可出现较剧烈的肩痛.

  肩关节脱位应检查有无合并症,肩关节有脱位病例约30~40%合并大结节骨折,也可发生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肱骨头压缩骨折,有时合并关节囊或肩胛盂缘自前面附着处撕脱,愈合不佳可引起习惯性脱位。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可向后滑脱,造成关节复位障碍。腋神经或臂丛神经内侧束可被肱骨头压迫或牵拉,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也可以损伤腋动脉。

  肩关节半脱位可见肩部三角肌塌陷、关节囊松弛、肱骨头向下前移位,呈轻度方肩畸形。关节孟处空虚,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可触到明显的凹陷,可容纳1--2横指。随着肌张力的增高与运动功能提高,上述体征可逐渐减轻甚或消失。多数患者仅在托起上肢或精神紧张、活动、用力时出现一时性的减轻、消失,在坐位放松上肢无支持下垂时仍呈明显的半脱位表现。

  X线检查可明确脱位类型和确定有无骨折情况。

  三、治疗方法不同:

  1、手法复位。

  脱位后应尽快复位,选择适当麻醉(臂丛麻醉或全麻),使肌肉松弛并使复位在无痛下进行。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剂下(如75~100毫克杜冷丁)进行。习惯性脱位可不用麻醉。复位手法要轻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发生骨折或损伤神经等附加损伤。常用复位手法有三种。

  1)足蹬法(Hippocrate`s法)。

  2)科氏法(Kocher`s法)。

  3)牵引推拿法。

  2、手术复位。有少数肩关节脱位需要手术复位,其适应症为: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向后滑脱阻碍手法复位者;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影响复位者;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不能整复者;合并喙突、肩峰或肩关节盂骨折,移位明显者;合并腋部大血管损伤者。

  3、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治疗。

  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多见于青壮年,究其原因,一般认为首次外伤脱位后造成损伤,虽经复位,但未得到适当有效的固定和休息。用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增强关节囊前壁,防止过分外旋外展活动,稳定关节,以避免再脱位。手术方法较多,较常用的有肩胛下肌关节囊重叠缝合术(Putti-Platt氏法)和肩胛下肌止点外移术(Magnuson氏法)。

  肩关节半脱位治疗有三个方面:

  ①通过纠正肩胛骨的位置,进而纠正关节盂的位置,以恢复肩部的自然绞索机制;

  ②刺激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的活动或增加其张力;

  ③在不损伤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情况下,维持全关节活动度的无痛性的被动活动范围。

  1、纠正肩月甲骨的位置

  关键是抑制使肩胛骨内收、后缩和向下旋转的肌肉的肌张力。方法有:手法纠正肩胛骨的位置,使肩胛骨充分前屈、上抬、外展并向上旋转;患侧上肢伸展持重(坐位);卧位向患侧滚动等均可降低上述肌肉的张力。在做上述活动时,每次应持续尽可能长的时间,因为只有持续性的牵拉才能降低肌张力。

  2、刺激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所有刺激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方法,均可用于活化稳定患侧肩关节的肌肉。患侧上肢持重并通过压迫关节,反射性地刺激肌肉的活动,是尤其有用的方法。此时治疗师必须用双手保持患侧肩胛骨位置的正常,并使患侧肘关节处于伸展位。通过仔细的分级刺激,有关肌肉的活动可更直接地被促进。治疗师把患者的患侧上肢托向前方,用另一只手在腋下快速而有力地向上拍打肱骨头,引起牵张反射来增加患侧上肢的张力和活动。治疗师站在患者前方,向前抬起患者的患侧上肢,然后用手掌沿患侧上肢的方向快速地反复地向患者手掌加压,并要求患者保持掌心向前,不使肩后缩,这项活动可刺激肩关节后方肌肉的活动和张力。治疗师用手在冈上肌、三角肌和肱三头肌上用力按摩由近及远地快速进行。用冰快速地按摩有关肌肉,可刺激肌肉的活动。

  对三角肌及冈上肌用功能性电刺激及肌电生物反馈进行治疗也是有效的方法。

  针灸,尤其是电针治疗也可能对提高肌张力有一定作用。

  3、维持全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半脱位者易出现肩痛和关节活动受限,所以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是重要的。包括被动运动和自助被动运动。在治疗中应注意避免牵拉损伤患侧上肢而引起肩痛和半脱位。被动活动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肩关节,每日1-2次即可,不宜过多进行。自助被动运动往往不能达到充分的关节活动范围,不能保护肩关节,在使肘关节充分伸展时有可能过度牵拉肩关节,从而有引起肩痛、半脱位(或使其加重)、不能保持充分的关节活动度之可能,应予注意。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