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疼,大约70%以上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还有30%是因为其他原因引起。
如何判断您是那70%还是另外30%呢?我们今天教普通患者一些简单识别的方式。
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的典型症状是腰疼+腿疼,以腿疼为主。但是如果想要确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以没有腰疼的症状,但必须有腿疼。
腰间盘突出所致的腿疼,就是大家所常说的坐骨神经痛,是沿着坐骨神经的走形区域出现疼痛的。
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疼一般是长时间的走路或坐着,疼痛的症状会加重,但经过卧床休息后症状会有减轻,所以一般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疼,应该是早晨症状最轻。
如果腰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疼患者,一般按压患病节段腰间盘2-3CM处,腰疼的症状会明显增加,并且按压后,会引起下肢的疼痛。
其它引起腰腿疼的疾病鉴别
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主要的症状是腰疼,而且是反复发作的慢性疼痛,一般是弯腰劳动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腰肌劳损的腰疼,疼痛一般面积比较大,除了腰椎部有疼痛外,腰椎两旁的肌肉也有痛感。
而且对于长期慢性腰肌劳损的患者,还能摸到肌肉的条索状物。但是腰肌劳损只有腰疼,没有腿部的发生性疼痛,影像检查,一般也看不出异常。
腰椎滑脱症
腰椎滑脱和腰椎间盘突出在症状上基本一样,都表现为腰腿疼,休息后疼痛减轻,活动后疼痛加重。一般通过影像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的患者一般腰疼的非常厉害,而且之前有明确的腰椎扭伤的病史,伴随腰椎活动受限。腰疼的部位多在腰椎的一侧肌肉,一般没有下肢的放射性疼痛。
腰椎管狭窄
腰椎管狭窄主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典型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表现为患者走一段时间出现腰腿疼,休息一段时间缓解,如此重复。
臀上皮神经炎
臀上皮神经炎的主要症状是臀、腿出现疼痛,疼痛的部位是在臀部的外上区域,按压疼痛加重,并向下肢放射,腿疼的主要部位在大腿的前外侧,止于膝关节的外上方,一般不会影响到小腿。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其早期疼痛的特点是“晨僵”,即早晨起床疼痛最为严重,活动后疼痛减轻,强直性脊柱炎也会引起下肢的疼痛,但下肢的疼痛部位大多为大腿的内侧至膝关节内侧。
自测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3招自测:
第一步:腰痛及腰部活动受限
大多数患者首先出现的症状就是腰痛,发生率约91%,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腰痛可在外伤后出现,也可无诱发因素,主要以下腰部或腰骶部脊柱线上时轻时重的钝痛为主,急性期可有撕裂样锐痛。
也可表现为腰部活动受限,如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后出现弯腰困难、很难直起腰来。
第二步:下肢麻木、放射痛
如果出现单侧的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麻木、放射痛,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时症状加重,可能预示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三步:直腿抬高
平躺在床上,伸直双腿并缓慢抬高,如果臀部及下肢后外侧出现疼痛感,可能预示腰椎间盘突出症。
如果怀疑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及时就医诊治,以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导致马尾神经症状(大小便障碍、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或中枢敏化(大脑和脊髓把所有的刺激都转变成疼痛信号)。
哪些因素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
前面说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流出压迫神经导致的。那么,哪些因素容易导致这一情况的发生呢?
退行性病变
退行性病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因素。大约2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纤维环的坚韧度会逐渐降低,髓核的含水量也会逐渐减少,从而易导致椎节失稳、松动,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部外伤
外伤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外伤波及到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就可能促使已经发生退变的椎间盘中髓核突出。
姿势不当造成的慢性损伤
长期直接弯腰搬重物
直接弯腰搬重物时,腰椎间盘受力突然增加,很容易导致髓核突破纤维环的薄弱区域突出,进而压迫神经,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蹲下,再搬起重物,慢慢起身。
长期进行需要扭腰的运动
长期过量进行扭腰运动,如高尔夫、打乒乓球,容易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风险,因为它们都需要腰部发力带动手臂,可能会对腰椎间盘造成扭转或挤压。已经有腰椎间盘突出现象的群体,应适当减少此类运动。
长期穿高跟鞋
穿高跟鞋会使人的重心前移,不仅容易造成骨盆前倾,还会加大腰椎受力,增加腰椎间盘损伤风险,从而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建议尽量穿平底鞋,每次穿高跟鞋的时间不宜超过2个小时。
长期坐姿或睡姿不良
很多人喜欢窝在沙发上,但这种坐姿会导致腰椎前凸减少,椎间盘压力增加;而如果床垫过软,平躺时腰部得不到支撑,也会加大椎间盘的压力。久而久之,就可能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风险。
因此,坐沙发也要注意姿势,可以在腰部垫一个靠枕;床也应该选择稍硬的、适合自己生理曲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