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骨解剖
骨性特点:距骨分为头、体、颈三个部分,距骨体呈短锥形,前宽后窄,颈部向内侧成角约15°-20°,同时包括外侧突和后突两个侧突与内外侧两个结节。参与组成踝关节、距下关节及跗横关节(距舟关节)。
血供特点:距骨无肌肉附着,仅由滑膜、关节囊、韧带覆盖,血供差,此为距骨创伤骨折后容易出现感染与坏死的解剖基础。
距骨骨折的诊断与分型
临床症状:疼痛、肿胀、瘀斑;畸形;活动受限;局部压痛。约15%-20%为开放性损伤。
X线诊断:常规正侧位片及Canale位(能更好的显示颈部,具体摄片位置为足内翻15°,球管投照位置与对水平面成75°角)。
CT与MRI:CT能够获得更多的骨折信息,是判断骨折类型的依据;MRI能反映软组织损伤,发现距骨坏死。
分型:
(1)按部位:距骨头骨折、距骨颈骨折、距骨体骨折(包括距骨突骨折)。
(2)距骨颈骨折分型(Hawkins分型)
(2)I型:无移位(<1mm);
(2)II型:移位+距下关节脱位;
(2)III型:移位+距下关节脱位+踝关节脱位;
(2)IV型:移位+全距骨脱位。
(3)距骨体骨折分型(Sneppen分型)
(3)I型:距骨穹窿骨折;
(3)II型:冠状位,矢状位,横断面骨折;
(3)III型:后侧突骨折;
(3)IV型:外侧突骨折;
(3)V型:粉碎性骨折。
距骨骨折脱位包含范围及治疗策略
不论是闭合还是开放骨折,任何具有脱位的骨折都应进行紧急复位,复位后采用石膏或支具临时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注意不一定是功能位)。也可使用外固定架固定。
关于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往学者认为急诊固定可以促进距骨体的血运重建,降低骨坏死的发生。但最近研究证实固定时间与骨坏死的发展之间无相关性。反而急诊手术会增加诸如切口裂开,皮肤坏死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延迟固定移位距骨骨折的效果满意。综上,软组织条件允许时可早期手术固定,否则应在软组织条件恢复后行手术治疗。如果实施了距骨脱位切开复位,则应同时行距骨骨折内固定。
距骨头、颈、体骨折合并脱位。
手术方法:切开复位+埋头钉固定
距骨周围脱位合并骨折。
距骨周围脱位又称距跟舟状骨脱位,一般为跟距关节和距舟关节同时脱位,但踝关节与跟骰关节保持正常。临床上非常少见,占所有关节脱位的1%-2%,通常为高能量损伤所致。此类型脱位通常因为解剖结构的嵌顿限制而无法闭合复位,约10%内侧脱位和20%外侧脱位不能闭合复位。无法闭合复位时不能反复复位,以免损伤关节软骨并加重骨折移位。处理不当时,局部软组织的并发症发生率升高。
治疗原则:重视软组织条件,对危及软组织的脱位需急诊处理,闭合复位不能是现实时应切开复位,开放性脱位须彻底清创。
手术方法: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
距骨全脱位合并骨折。
距骨全脱位:距骨从踝关节完全脱出,通常因高能量所致,应该尽快复位。根据距骨脱出的方向和部位可采用前内侧和前外侧切口,或联合使用。如果骨折复位后仍然不稳定,可行距下关节、距舟关节克氏针固定。
治疗关键:感染是影响距骨开放性完全脱位术后功能的关键因素,需早期彻底清创,避免感染发生。污染较轻时可将其再植,污染较重一期切除。
手术方法:急诊清创冲洗+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术。
小结
距骨骨折脱位治疗棘手,应充分做好术前计划。
术中显露困难,应熟悉各种手术入路,根据骨折具体特征(颈与体骨折)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
解剖复位是关键,应避免距骨颈短缩内翻。
选择合适的内固定。
距骨脱位闭合复位困难时,应选择切开复位,条件允许时可同期复位固定骨折。
分期治疗(先复位,二期固定骨折)需要在软组织条件恢复后进行。
距骨骨折脱位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