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此病最为多见。好发于青壮年,以20~30岁患病率最高。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本症的主要特点为关节区酸胀疼痛、运动时弹响、张口运动障碍等。多数属关节功能失调、预后良好;但极少数病例也可发生器质性改变。
病因
1、创伤因素
很多病员有局部创伤史。
外力撞击
突咬硬物
张口过大(如打呵欠)
还有经常咀嚼硬食、夜间磨牙以及单侧咀嚼习惯等。
这些因素可能引起关节挫伤或劳损,咀嚼肌群功能失调,对本症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2、咬合因素
不少病员有明显的咬合关系紊乱。如牙尖过高、牙齿过度磨损、磨牙缺失过多、不良的假牙、颌间距离过低等。咬合关系的紊乱,可破坏关节内部结构间功能的平衡,促使本症的发生。
3、全身及其他因素
神经精神因素与本病可有一定关系。如有些病员有情绪急躁、精神紧张、容易激动等情况。此外,有的病员有风湿病史,有的发病与受寒有关。
临床表现
1、局部酸胀或疼痛
关节酸胀或疼痛尤以咀嚼及张口时明显
2、运动障碍
常见的运动阻碍为张口受限,但也可出现张口过大或张口时下颌偏斜
3、关节弹响
弹响在张口活动时出现,响声可发生在下颌运动不同阶段,为清脆的单响声或碎裂连续响声。
此外,还可伴有颞部疼痛、头晕、耳鸣等症状。
方法/步骤1:
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医疗知识教育,使病人了解疾病的性质、发病因素,使患者增强信心,配合医生治疗。
方法/步骤2:
保守治疗:轻度患者可采取药物治疗。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等。
方法/步骤3:
对因治疗:针对咬合关系导致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由口腔正畸科医生配咬合垫及正畸治疗,调整咬合关系。
方法/步骤4:
关节腔注射:可缓解关节疼痛,润滑关节,促进关节结构的改建。一般注射药物是透明质酸或几丁糖等大分子粘多糖,现在禁止用激素。一个疗程连续三次注射治疗。一次注射间隔14日,一年不超过3次。
方法/步骤5:
物理治疗:热敷、超短波、离子导入、电兴奋及磁疗等有一定疗效。
方法/步骤6:
手术治疗:针对严重、反复发生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调整颌面关系。
注意事项
避免进食生冷坚硬的食物
消除紧张的情绪,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张口、打哈欠时保护下颌关节,口腔治疗时避免长时间张口动作
面部避免撞击、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