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经历过家人转院就会发现,很多检查在上一个医院做过,到了另外一家医院还是会重做,最后结论都一样。
刚抽了几管血,到新的医院又要抽血,大人都经不住这样的抽血,更不要说小宝宝了。
为什么有的检查会反复开呢?
1、判断检查结果是医生的主观
比如:磁共振、CT结果相对比较客观
但是,B超报告相对依赖检测人的主观判断。
再比如:比如B超对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判断,对于双胞胎的排畸,只有少部分医院的B超医生可以做。
有经验的B超医生,做出的判断就会不一样。
如果是没有问题的常规排查B超,其实是不需要反复做的。
2、检查的时效性
不可否认,很多检查的时效性非常短。
比如血常规检查:对于一个感染的病人,白细胞(WBC)的变化会改变几倍;
而血K+(血钾)这样的检查,只要半天(约6小时)就会从正常值变成“危急值”。
所以,这些结果必须动态观察。
如果是常规手术前的检查,1-2周的时间完全足够。
如果患者是因为病情变化转到新的医院进行治疗,这些常规检查再做一次,是不能少的。
3、检查结果参考值不同
由于仪器的不同,测量方法存在差异。
有些精细指标的检查结果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尤其是对于动态变化的指标,较为精细的指标,还是可能有些不同。
哪些检查可以互认?
在过去两年内,多个地市公布了《三甲医院检验互认目》
抽血互认
1、临床生化: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酰转移酶(GG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葡萄糖(Glu)、尿素(Urea)、肌酐(Crea)、尿酸(UA)、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
2、临床免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3、临床血液: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蛋白浓度(MCHC)
影像互认:
1、普通胸片,包括胸部、脊柱及四肢关节。
2、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检查,包括头颅、胸部、脊柱及四肢常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腹部增强扫描。
3、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包括头颅、脊柱及四肢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
4、超声检查,包括心脏、血管、腹部、浅表脏器常规超声检查。
哪些结果不能互认?
视病情变化
1、已有的检验检查结果难以提供参考价值的;
2、检验检查结果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变化幅度较大的;
3、检验检查结果与病情明显不符的;
4、患者或其亲属要求做进一步检验检查的;
5、因疾病转归需连续对比观察的;
6、司法、伤残及病退等鉴定所需的;
7、其他符合诊疗需要的不可预测情形。
最后需要和大家再多说一句,无论是否“互认”,几乎没有医院会不喜欢自己的检查,看着怎么也习惯一些。
如果不想多做检查,记得一定要复印好之前的检查结果,并且在入院和门诊时跟医生提一句:
“XX检查,我已经在XX医院做过了,可以不重复做了么?”
记得多说这一句话,可能会给你的就医流程带来不少便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