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内固定物广泛应用于骨折的治疗,导致金属内固定物存留的患者逐渐增多,同时患者和骨科、神经外科医师也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即所置入的内固定物后期是否需要取出?虽然目前文献报道在不同国家对内固定物取出标准及取出率差异较大,但临床上基于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如感染、金属过敏、内固定物周围疼痛或刺激、骨骼发育不成熟、内固定物断裂、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内固定物周围骨折等)导致的内固定物取出标准没有异议。
对以预防金属毒性、腐蚀、致癌及骨折愈合后应力遮挡、细菌定植、后期手术取出困难、进一步功能恢复等为目的而导致内固定物取出的观点是存在争议的。Hanson等曾对来自65个国家参加AO会议的医师进行调查发现,58%的医师不推荐常规取出内固定物,而48%的医师认为内固定物取出的风险大于持续存留的不利影响,大多数医师怀疑内固定物存留所导致的不利影响如应力遮挡、过敏及致癌作用的实际临床意义。Vos等的调查研究显示,在英国,内固定物的取出率不到20%,92%的医师认为无症状的患者内固定物存留是安全的,56%医师不认为内固定物的存留会增加再骨折、感染、过敏或肿瘤发生的风险,只有60%的医师认为,对于16岁以下的患者内固定物的取出应作为常规程序。大多数医师主要出于内固定取出的高并发症风险及取出困难等因素考虑,而不推荐取出内固定物。Reith等则通过一项回顾性随访研究发现,内固定物取出并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10%),与初次骨折内固定手术相当,而患者对内固定物取出手术的整体满意度高达96%。因此,他们认为从患者的角度考虑,内固定物取出应作为常规程序。在芬兰,内固定物取出也确实被作为一项常规手术执行,取出率达80%。
脊柱处理
目前脊柱内固定融合手术的开展已经非常普遍,而脊柱融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对于脊柱成功融合后内固定物是否需要取出,目前仍存在争议。临床症状如感染、椎弓根螺钉置钉错误、内固定失败或突出,以及常规骨折非融合固定等,采用内固定物取出是可接受的。Stavridis等为评价胸腰椎后路融合后内固定物取出对患者的影响,回顾性研究57例胸腰椎骨折或退变性疾病经后路固定融合后因疼痛导致内固定物取出的患者,61%术后疼痛有所缓解,67%对内固定物取出满意,但取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认为对于脊柱内固定物取出的患者,应严格把握适应证,术前应与患者进行充分交流和告知相关并发症,避免过高的期望值。相反,有学者认为脊柱内固定物取出并非有益。Sedney等认为,脊柱内固定融合在内固定物取出后因矢状面平衡改变会出现椎体自发性骨折,因此推荐对于矢状面偏移>10cm的患者,即使内固定术后节段间出现良好融合,内固定物也应尽量继续保留。Deckey等则认为,脊柱内固定物的取出会增加椎体塌陷,内固定物的取出应避免或者仅进行部分取出,对骨质疏松患者更应注意。
此外,目前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内固定矫形融合后内固定物取出的利弊认识尚不明确,但普遍观点选择保留内固定物。Bago等报告AIS矫形术后内固定物10年内存留率为76.5%。Helenius等对AIS矫形融合后内固定物取出与持续存留患者进行20的随访,发现内固定物持续存留患者胸、腰矫正角丢失明显小于内固定物取出患者,认为内固定物的存留可通过应力遮挡,使融合的节段在屈曲过程中保持稳定。Potter等的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他们发现在AIS融合内固定物取出后会出现长期的生理曲度沉陷,而矫形曲度的丢失主要发生在主胸弯及胸腰弯,但内固定物的取出对脊柱矢状面曲率及矢状面平衡影响较小。因此他们建议对AIS内固定物的取出需谨慎,术前应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其他意见
1、实践中95%以上的内固定物都不取,极少部分需要取出。
2、如实在认为不舒服(如腰疼、颈部吞咽不适),也可以取出,但有可能取出内固定后,症状没有变化。
3、如实在希望取出内固定,在术后1-2年比较合适。如3-5年以后再取,往往取出困难。
4、内固定一般是钛合金,可终生留在体内,没有影响。可能的影响是以后过安检的金属探测器时,有时候会报警。可给安检员看看伤口即可。乘飞机时,国外需诊断证明。
5、一般内固定起到临时固定脊柱的作用,3-6个月后,植骨愈合,内固定就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了。取不取都可以。
6、取出术,需再次切开伤口;不取出,偶有多年后有内固定断裂,一般也没有问题。
总结
医师应该进一步了解内固定物取出的手术指征及内固定物取出的现实风险及益处,但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将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物的取出作为一个常规治疗程序不但会增加患者不必要的医疗花费,也增加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总结一下:没必要、浪费钱、添伤口
目前,国内外多数骨科、神经外科医师对脊柱内固定物取出与否这一问题尚无统一指导标准,因此,建立一个普遍的基于科学循证依据的金属内置物取出的指导原则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