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同一个原因,两位“奶奶级”患者被接连送到医院治疗。
76岁的刘奶奶走路时不小心跌倒,这平地上的一跤,竟把髋部摔骨折了,要住院手术。
60岁的王大妈,微驼着背走进诊室,一脸憔悴地诉苦:“医生,我的腰痛、
背痛、腿痛,全身都痛,晚上觉也睡不好,好痛苦啊!”
她们患上了一种共同的骨骼疾病叫“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疾病,我们听得很多,见得也不少,但是你真的了解它吗?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质量受损及骨强度降低,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的症状
骨质疏松表现主要是:疼痛、身体变矮、驼背、脆性骨折、影响
呼吸系统等。
可怕的是,骨质疏松通常是默默无声、悄悄地发生。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没有明显感觉,但是被慢慢蚕食着健康,因此它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脆性骨折,有调查显示,每30秒钟就有1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每22秒钟有1人发生脊
椎骨折。伴随骨折而来的是慢性疼痛、畸形、
抑郁、残疾,甚至是死亡。
哪些人容易得骨质疏松?
们往往认为骨质疏松是由缺钙引起的,但其实没那么简单,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有很多。
不可控因素: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
可控因素: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少;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自我测试:你是高危患者吗?
以上回答只要有一项为“是”,就是高危人群,请尽快到骨质疏松专科门诊进一步就诊。
如何诊断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主要诊断根据有以下3点
1、有脆性骨折
这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脆性骨折,不论骨密度如何,都可诊断为骨质疏松。
2、骨密度检查
双能X线吸收法评估的骨矿密度,是公认的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
很多老年人在骨折以后,才知道自己患有骨质疏松,实际上老人很可能已经患病多年。因此,通过骨密度测量早期发现骨质疏松非常重要。
50岁以上的人,建议每年做一次检查。
骨质疏松患者,若病情发生变化或为调整治疗方案可半年复查一次。
3、鉴别诊断
临床上,骨质疏松要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影响骨代谢的内分泌疾病,如性腺、肾上腺及甲状腺疾病等;
2、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3、影响维生素D吸收和调节的消化道和肾脏疾病;
4、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
5、影响骨代谢药物,如激素等;
6、各种先天或获得性骨代谢异常疾病。
为明确诊断,临床上怀疑骨质疏松的病人一般需要做这些检查:
1、骨骼X线片;
2、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钙、磷、碱性磷酸酶等;
3、必要时可查血沉、性腺激素、25(OH)D、1,25(OH)2D、甲状旁腺激素、尿钙磷、甲状腺功能、皮质醇、血气分析、血尿轻链、肿瘤标志物、甚至放射性核素骨扫描、骨髓穿刺或骨活检等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如何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许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误区:人老了就一定会发生骨痛、驼背和身高缩短等骨质疏松的表现。但事实上,骨质疏松并非不可避免的结局,我们能够预防,也可以治疗。对于大多数成人,不建议使用药物治疗来预防骨丢失。需要强调的是,各种药物治疗方案,均须以钙和维生素D的充足摄入为基础。
健康的生活方式
1、补充营养:多食牛奶、豆制品、海鲜,补充蛋白质和VC,避免和草酸含量高的蔬菜一起吃(增加钙的摄入率)。
2、多晒太阳:平均每天至少晒20分钟,对维生素D的合成及钙质吸收起到关键作用。
3、坚持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减少摔倒风险及由此引起的骨折。
4、避免吸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防止跌倒
跌倒的老年妇女易发生髋部骨折,这是骨质疏松中最严重的一种骨折,其中包括预后较差的股骨颈骨折。据统计,股骨颈骨折后期不愈合率约为10-20%,而
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在20%以上,更棘手的问题是骨折后须长期卧床,易合并肺炎、褥疮等并发症,致死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