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骨科频道 > 骨科疾病 > 骨质疏松 > 防治骨质疏松的认识误区

防治骨质疏松的认识误区

2018-07-05 来源:健风源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很多年轻人都把骨质疏松症视为老年病,似乎与自己无关。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二三十岁的女性(尤其是体型消瘦者),也有可能罹患此病,这与年轻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骨质疏松症患者越来越多。虽然人们对“骨质疏松”这个名词耳熟能详,但对它的认识常常是“一知半解”、“正误参半”,许多骨质疏松患者由于受错误观念的误导,在防治上走了许多弯路。下面就临床最常见的骨质疏松若干认识误区逐一加以点评,希望对广大基层医生及患者有所帮助。

误区1:“骨质疏松”与“骨质疏松症”是一回事

“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症”虽仅一字之差,但含义却不尽相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其骨密度降低必须达到规定标准:与正常成年人的最高骨量相比,降低2.5个标准差(SD)才叫做“骨质疏松症”;降低1个标准差(SD)以上但未达到2.5个标准差(SD)时,只能称作“骨量减少”。很多老人确实存在骨质疏松,但严格来说是处于“骨量减少”的范畴,尚不能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所以,重视“骨质疏松”没有错,但也不必看到“骨质疏松”就草木皆兵,需要正规的骨密度检查才能最终确诊。

误区2:依据自觉症状或血钙水平判断有无骨质疏松症

许多人认为只要没有腰腿痛、血钙不低就不会患骨质疏松症,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首先,在骨质疏松症早期,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因而很难察觉,而一旦感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往往为时已晚。其次,不能把低血钙与骨质疏松划等号,事实上,绝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钙并不低。这是因为血液中的钙浓度通过多种激素(如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等等)的调节得以维持在狭小的正常范围之内。当钙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而导致血钙下降时,机体会通过激素的调节,增加破骨细胞活性,动员骨骼中的钙释放入血,使血钙得以维持正常;反之,当膳食中钙摄入过量时,钙调节激素通过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使多余的血钙沉积于骨。由此可知,血钙正常并不说明骨骼中不缺钙,血钙水平并不能反映骨质疏松存在与否以及严重程度。事实上,原发性骨质疏松即使发生严重的骨折,其血钙水平仍然是正常的,因此是否需要补钙不能简单地只根据血钙水平而定。

因此,不能依据有无自觉症状和血钙是否降低来诊断骨质疏松,对于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都应当定期去医院作骨密度检查以明确诊断,而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

误区3:骨质疏松都是缺钙造成的,单纯补钙就能治好

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份,但骨质疏松并不单纯是因为缺钙,而多是由于钙调节激素失衡(如雌激素分泌减少、维生素D的合成和活化降低等),破骨细胞活性超过成骨细胞活性,致使骨质流失速度超过骨质形成速度所致。因此,单靠补钙来治疗骨质疏松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同时纠正骨代谢失衡的问题(即:一方面要促进骨生成,另一方面要阻止骨流失)。换句话说,补钙必须与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抑制骨吸收的药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症。打个比方,补钙就像提供补墙用的水泥,但提供水泥并不等于补墙,还要有泥水匠的操作,抗骨质疏松药物就扮演了泥水匠的角色,可以调控上述两种细胞的“工作”,最终将钙“砌到墙壁”里。国外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表明,即使正规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如果没有规范服用抑制破骨或促进成骨的药物,对于预防骨折来说仍然是无效的。

误区4:只要钙的摄入量足够,身体就不会缺钙

仅仅保证每日足量的钙摄入是不够的,这是因为食物中的钙必须在维生素D的帮助下才能被肠道吸收,而吸收之后的钙还需要在性激素、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PTH)等的调节作用下才会沉积到骨骼当中,上述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机体缺钙。

误区5:因为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故患者宜静不宜动

有些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因为担心一不小心发生骨折,而不敢多活动,更不敢去户外锻炼,这种作法并不可取。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的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户外阳光下活动,还可以增加维生素D的合成与吸收,而有助于钙在体内的吸收与利用。如果老年人因为担心跌倒造成骨折而不注意锻炼身体,肌肉力量减退,协调能力下降,骨质疏松只会更加严重,反而更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美国运动医学会建议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适当锻炼(如负重训练、健身跑、步行等),每周应进行两次,每次1h。这样通过运动增加肌肉力量,来保护骨骼健康,从而减少骨折的机会。即使已卧床不起的骨折病人,也应该经常让家人把自己推到户外,晒晒太阳,使肢体进行被动活动和锻炼。

误区6: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病,与年轻人无关

很多年轻人都把骨质疏松症视为老年病,似乎与自己无关。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二三十岁的女性(尤其是体型消瘦者),也有可能罹患此病,这与年轻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如今许多年轻人没事就宅在家里,出门以车代步,缺乏户外运动,日照时间不足;吃饭偏食,嗜好烟酒、喜饮浓茶咖啡;更有一些年轻时尚女性,为了追求身材苗条而拼命节食减肥。上述种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合成减少,可能年纪轻轻就会患上骨质疏松症。

误区7:预防骨质疏松,无须从小开始

骨与其他组织一样,时刻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由此旧骨不断破坏,新骨不断形成,也就是医学上所讲的“骨吸收”和“骨形成”。从出生到青年期,骨的形成大于骨的吸收,使得人体内骨量逐渐增多,大约在30~35岁,人体的骨量达到最高峰值(即骨峰值),此后一段时期,骨的形成渐渐小于骨的吸收,也就是骨量会慢慢地减少,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的5~10年,由于激素变化,骨量的流失会大大增加。如果在青少年时就注重饮食补钙并坚持适量的运动,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骨骼发育期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所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必须从小时候抓起。中年以后才进行补钙及锻炼,其预防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

误区8:人老骨脆是自然规律,没必要干预

许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是机体老化的必然结果,既避免不了也无法逆转,因而没必要治疗,这种观点是不对的。骨质疏松是因为老年后体内激素(主要是性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加快,骨形成延缓,导致骨量不断丢失所致。合理治疗,包括雌激素、活性维生素D的补充及双膦酸盐等药物治疗,可以延缓骨量丢失,预防骨折的发生。可以这么说,只要接受正规的治疗,无论何时均可显效,不仅可以改善腰酸背痛的症状,还可间接减少发生骨折的危险性,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当然,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而且治肯定比不治好。

误区9:钙是骨骼的营养素,多补无害

缺钙可以导致骨质疏松,但补钙绝非多多益善。钙摄入过量并不能变成骨骼,还会加重消化道的负担,出现胃痛、便秘等不适,更为严重的是会引起高钙血症,增加肾结石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在补钙预防之前,一定要到医院做血钙、尿钙等相关检查,并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同时要增加户外运动,避免嗜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美国全国骨质疏松基金会(NOF)认为,人体每日所需的钙与年龄、性别有关:≤70岁的男性和≤50岁的女性,每天需补充1000mg钙,≥71岁的男性和≥51岁的女性,每天所需钙量上升到1200mg。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绝经后的女性以及老年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mg。

误区10:有骨质增生,不能补钙

错。许多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同时伴有骨质增生(俗称骨刺),有些老人担心这种情况下补钙会加重骨质增生。我们讲,“补钙”和“长骨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补钙增加的是血钙,通过代谢沉积到骨骼之中,使骨质更加致密而非过度生长。相反,骨质增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骨质疏松后机体在代偿过程中发生钙的异位沉积所致(钙常常沉积于颈椎、腰椎、膝关节表面形成“骨刺”),而补钙恰恰可以纠正机体缺钙状态,从而部分纠正这一异常过程,减少“骨刺”的形成,因此,对于骨质增生患者,适量补钙非但不会导致和加重骨质增生,还可以起到改善骨骼代谢、治疗和预防骨质增生的作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