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只通过临床和影像学就能确诊脊柱肿瘤
在门诊,经常患者一进门就说:“大夫,我在当地医院发现颈椎肿瘤了,该怎么治啊?”实际上,脊柱肿瘤种类繁多,相对常见也有十几种,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对于脊柱肿瘤患者,最为重要的是诊断,正确的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前提。脊柱肿瘤的诊断经常遇到困难,需要病理学、影像学、临床“三结合”才能确诊。
一般来说,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常常发现肿块在1-2个月内迅速变大,或者出现下肢麻木无力迅速加重。而良性脊柱肿瘤一般生长缓慢,肿块1-2年才长大;可能肿瘤很大,但患者本人往往没有异常感觉。
影像学检查中,X线平片是常规检查,必要时应行CT、MRI及全身骨扫描检查(PET-CT)。一般MRI看软组织最清楚,而CT检查看“骨头”更清楚;往往还需要做CT和MRI增强,了解肿瘤的血液供应情况。单纯凭借CT、MRI,最有经验的医生对于骨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最多70%。也就是说,至少30%的病例会误诊。
肿瘤活检在脊柱病变诊断中至关重要。活检往往是最后、也是最为主要的一环。20年前需要切开活检,但由于脊柱肿瘤位置深、脊柱结构复杂、与重要器官连接紧密,导致切开活检手术创伤大。目前很多医院(如北医三院)能够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创伤小、并发症少,诊断准确率高达85-90%。
误区二:脊柱肿瘤都需要尽早手术
临床上,一旦被诊断为“脊柱肿瘤”,患者和家属都非常着急:“大夫,能不能赶快给我做手术?”
盲目手术有时候会导致两种不好的结果:(1)有些医师认为是恶性脊柱肿瘤,手术做的很大、手术风险很高,结果术后病理证实术前判断偏差,实际上无需大手术,仅需小手术或者放疗、药物治疗。如大部分骨髓瘤、乳腺癌对于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均敏感,绝大多数无需手术干预;而发生在儿童青少年中的嗜酸性肉芽肿,如果没有神经损害,可以佩戴支具,密切观察,定期门诊复查即可,而不需要积极实施手术。
(2)未经术前病理活检,就匆匆忙忙实施肿瘤切除或刮除,术后才发现是恶性肿瘤--结果是应该做大手术,却做了小手术,这会导致致肿瘤细胞扩散、难以收拾,肿瘤很快长大或者复发后再也无法彻底切除了。如果术前明确诊断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脊索瘤,术前先药物治疗或放疗,这样肿瘤可能变小、边界变得清晰,有利于手术彻底切除肿瘤。
误区三:脊柱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一般对良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的可能性越大。多数肿瘤可以通过切除治愈(如骨软骨瘤、骨母细胞瘤),部分肿瘤微创治疗就可以治愈(如骨样骨瘤、动脉瘤样骨囊肿),部分肿瘤需要结合药物治疗或者放疗。脊柱血管瘤对放疗敏感,一般无需手术。脊柱骨巨细胞瘤一般术前辅以药物治疗,可以更安全的、更彻底的切除肿瘤。
对原发恶性肿瘤而言,往往需要辅助放疗和药物治疗。这样手术的疗效更佳,更有可能达到治愈的效果。例如,脊索瘤是低度恶性的肿瘤,基本可以完全切除干净,但手术难度非常大,手术技术要求高;需要术前、术后辅以放疗。而如果是骨肉瘤、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层肿瘤等,则恶性程度非常高,很难真正切除干净,尤其是肿瘤紧贴重要的神经、血管时。一般骨肉瘤在发现时,80%的患者已经有肺转移了。因此,这些肿瘤需要通过积极的综合治疗(特别是新辅助化疗等),手术才有可能切除局部肿瘤,五年生存率基本可达到50%~70%。
还有脊柱转移瘤,很多人都认为没有必要治疗了。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很多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效果都比较满意。如甲状腺癌、乳腺癌等脊柱转移患者,如果积极治疗原发性肿瘤和脊柱肿瘤,患者再活10年是十分常见的。对于脊柱转移瘤,手术属于“锦上添花”。在全身治疗满意的基础上,脊柱手术能够达到缓解疼痛、改善或维持神经功能的作用,小部分患者甚至治愈。一般来说,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目标是最大可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