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手术时机:中国特色的痛
摘要:脊髓损伤需要就近就快治疗,国内医院医疗条件参差不齐,国内120急救车有时会误判,将一些复杂伤病送到一些条件较差的医院,不得不转院的过程,耽误了最佳手术时机。
脊髓损伤手术时机的研究论文很多,也有很多争议,因为这些论文或多或少存在一些bug。例如,手术时机研究最好是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对手术时机的参考价值大打折扣,但脊髓损伤前瞻性研究有伦理上的bug;脊髓损伤后脊髓休克持续时间数小时至数周,大多1-6周,但也有可能数月,手术时机当然可能存在脊髓休克的bug;研究中的病例量、随机对照、随访、统计方面的bug等。
从理论上讲,脊髓损伤早期手术可提供减压、稳定的环境避免再次损伤等好处。但医学是讲究证据的科学,即使理论上正确,也需要基础和临床的证据,这也是一些医学论文在智商上显得有弱爆了的感觉。脊髓损伤手术时机基本上还是有共识:越早越好。一些文章甚至认为,24小时以内(最好6-24小时以内)手术,脊髓损伤可以恢复约2个ASIA级别;48小时以内,可以恢复1个级别;而72小时以内与72小时以后恢复的级别没有差异。这些观点因为上述的bug当然也有争论,不过可以用于强调越早越好的概念。
越早越好的手术也要有一定的条件,除了医疗的原则外,还有很多医疗外的因素。例如,病人第一现场的急救,及时的运送,医院的条件,医生的资质和能力,医疗费用,家属的理解等,在发达国家也有诸多的不尽人意,在中国更体现出中国特色的痛。下面说一些全是我眼见到过的例子。
我见到一个病人,胸12
椎骨折伴脊髓圆锥综合征,大小便功能障碍,而在病人病史中,伤后是可以自解小便的。而在运送医院的过程中,被工友多次要求自行站立更换担架,我想是在这个过程中骨块移位压迫圆锥的,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国外在中学以前都要学一些简单的急救知识,如心脏按压、压迫止血、脊柱损伤的搬运等,国内对国民这方面的培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美国朝鲜战争采用直升机运输伤员的成功经验,将快速运输的概念很快运用到民事急救。国外民众对救护车的避让已经成为理所当然的习惯,在中国报道过不少救护车被恶意堵车的情况,至少我见到一次在高速路占道堵住救护车的例子。
脊髓损伤需要就近就快治疗,国内医院医疗条件参差不齐,国内120急救车有时会误判,将一些复杂伤病送到一些条件较差的医院,不得不转院的过程,耽误了最佳手术时机。
为了尽快手术,需要尽快做一些辅助检查,如CT、MRI等。我见到不少大医院晚上MRI不开机,根本无法判断脊髓损伤的程度或预后,与病人及家属病情交代都有困难。
脊髓损伤一般是高能量损伤,常合并其他器官损伤。脊髓损伤处理需要遵循“生命第一,脊髓是天”的原则,但在极短时间内很难完全判断三腔(颅腔、胸腔、腹腔)的闭合损伤,也有一些病情不稳定不能短时间承受的情况。我在实习见到一例腰椎
骨折,术中发现迟发性脾破裂大出血休克病例。
脊髓损伤72小时后手术,出血量可降低2/3,我见到一些医生因此延迟手术,并给出非常确切的医学理由,如强调创伤应激反应、强调早期手术的副作用争议等。但我确实不能理解一例病人
颈椎小关节脱位在监护室颅骨牵引一周而不尽快复位。
颈脊髓损伤的继发性损伤可能上升2到3个节段,一般发生在伤后3到5天。如果延伸到颈4颈3平面,可出现膈肌和肋间肌均瘫痪的呼吸衰竭,需要气管切开和呼吸机辅助呼吸。因为担心家属不能理解术后呼吸衰竭和使用呼吸机,我见到一些老医生推迟到5到7天以后做颈髓损伤手术。
脊髓损伤预后差,病人或家属很难短时间接受。因为担心病人家属不能理解预后差,让病人及家属有一个心理接受过程,我见到过有医生推迟手术。但给出的理由当然还是强调早期手术的副作用争议,在理论上还是有自己立足的地方。
脊髓损伤手术时机的中国特色痛的原因很多,例如,国人的素质、文化、诚信;医生水平的同质化;当今的
医患不信任等等。希望在不久将来,这些特色少一些,让脊髓损伤手术时机回归到单纯的医疗和学术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