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骨科频道 > 骨科知识 > 前沿 > 医患沟通技巧有哪些?

医患沟通技巧有哪些?

2018-03-12 来源:脊柱微创疼痛医学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任何疾病都有其发展规律,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是立竿见影的,需要时间。同时我们在密切关注其病情的变化,根据化验指标调整用药,必要时我们还要请相关科室会诊,请放心,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治疗过程。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是不争的事实,这让医生及患者均身心俱疲,苦不堪言!事实上,许多医患纠纷与我们的临床技术并无关系!早在2008年,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90%以上的医患纠纷主要是由沟通不当造成。

换句话说,医生们“不会说话”很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医生缺乏人文医学技能,已成为导致医患矛盾尖锐的一个重要原因。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

首当其冲的就是语言,正如“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足以说明语言在医疗工作者的地位!学会正确得医患沟通对于内心不安、焦虑的患者尤为重要,很大程度上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医患沟通绝对是一名学问,可惜的是现在医学教育中没有系统学习医患沟通的技巧,或者就象征性的加几节课讲讲所谓技巧,脱离实际,实用性不强。现就结合自身工作的经历和经验,以心内科为例,向大家分享下医患沟通的技巧。

说话有理有据

平时应加强自身“内功”的修炼,疾病的诊治熟记于心,自信来至于你的实力!当患者问你病情的问题,你可以对答如流,举一反三,甚至能底气十足纠正他们的错误观点和认识,患者不信任你都难。笔者平时有研读药品说明书的习惯,有一次患者不听我的建议,坚决按他的方法吃药,我非常肯定的告诉他是错的,他不但不听,还暗讽我太年轻,我立刻回办公室,拿出药品说明书给他看,并告诉他的服药方法的危险;患者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改变了以前的服药习惯,以后见了我也非常客气。如果你交代病情时,声若蚊蝇,支支吾吾,前后矛盾,半天讲不明白,自己心里都没底,患者怎么相信你?如果患者不信任你,以后很多问题有时候不太好办。

及时告知检查结果

大部分患者对自己的检验、检查结果很关心,希望医生能尽快告诉他们结果,哪怕是正常的。这点经常被很多医生忽视,特别是刚进入临床的初级医师。很多患者都说过,我花了那么多钱,查的什么、结果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每天查房时,最好说一下该患者检验、检查结果,正常的结果也要告诉患者。这样患者觉得你很负责。

学会换位思考

要“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医生都要有“察言观色”的本领,要抓住他们的心理。对于情绪激动的患者或家属,说一些类似“你们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我比你们还着急”等这些话,会让一部分人的情绪缓解不少。还有些人明明就是怕花钱,又想看病,我们就要讲技巧了,既要和他摊牌,又要顾及面子,不能讲明他是怕花钱,但要让他知道你已经了解他的心理了。

酌情增加查房次数

临床医生都很忙,除了早上必须查房的那次外,其实下午或晚上(值班时)最好抽出一点时间去查房。哪怕到病区转转,目的两个:一是有利于观察病情变化,可以做出及时处理或做好预防。二是加强沟通,在转病房时可以增加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机会,回答一些患者及家属的问题,甚至主动授予一些医学常识。患者及家属对医生好感倍增。

对病人的任何不适要及时处理

哪怕是睡觉不着,吃点安眠药,或咳嗽吃点止咳药(哪怕没有什么用)。有时候或许病人确实没什么大问题,但是你的态度和到达他们床边的速度才是最重要的。当患者的要求没有很快满足或者非急症没有很快到场时候,一定要给患者一个合理的解释,说明原因,或者强调你在忙更急的事,比如说去急诊、会诊之类的,来说明你没有忘记或忽视他,而是事情分轻重缓急,先去忙急的事了,否则患者会心生不满,但他们不一定表达出来。其实换位思考就明白了,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比如你在饭店里点菜了,迟迟不上菜,时间久了你也会着急。

遇事要冷静

对于心内科的“突发事件”要冷静,不要家属着急,你也跟着着急,家属手忙脚乱,你也六神无主,家属怎么信任你?这也恰恰是刚到临床不久的医生常见的问题!遇事要冷静,要做到成竹在胸,这需要平时“内功”得修炼,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临床实践的锻炼,当上级医生抢救重病患时,应根据上级医师的安排,积极参与其中,用心学习抢救过程!碰到危重病人,如果突然大脑空白,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掌握以下步骤,百利无一害:第一心电监护、吸氧;第二静脉通路,盐水;第三报告、请示上级医师。在这段时间内,绝大部分医生心情都能平静许多,在上级医师到来之前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初步的处理。

尊重善待护工

人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护工同样不可忽视,在家属、患者面前应多赞美护工,一来护工确实不容易,医生的赞美可能会让护工拿出更大的热情照顾病人,对病人的恢复很有利。笔者见过一位护理了瘫痪在床十余年老人的护工,观察、护理很仔细,甚至超过了护士。二来个别护工有时会在家属面前说一些“坏话”:换药、血压测量不及时,医生没责任心等等(虽然他们说的不一定对),而这些话无疑会增加医患矛盾。

如何巧妙回答患者或家属的问题

问:为什么病越治越重?

答:药物和手术仅仅是治疗可治之症,有些病是不能治愈的;而且很多情况下,医学上的治疗仅仅是延缓疾病的发展,并不能绝对阻止疾病的发展,如果不治疗,病情很可能比现在还重,甚至已经去世了。

比较典型的脑梗死临床表现过程:较轻-重-减轻;有个特别形象的比喻:一片绿叶刚掐离枝头的时候是新鲜的,过一段时间才会变得枯萎,有些疾病的发展起病初期和刚掐离枝头的树叶并没马上枯萎一样,器官功能在发病初期并没有完全丧失,但随着时间推移器官功能的丧失完全显现出来,即使我们给予积极的治疗,也无法阻止已经发生的一切。这并不是意味着越治疗越重,而是每个疾病都有它发生发展的规律,即使我们给予了最及时最正确的治疗措施也不可能改变这种规律;死亡的细胞就已经死亡了,目前的治疗就是尽量保护、减少缺血的细胞。有些疾病的急性发病就像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虽然我们发现前面有紧急情况,立即给予松油门、踩刹车等紧急处置措施(相当于医生的治疗),但汽车也得再向前行驶一段距离后才会完全停下来。

问:钱花了这么多,检查也做这么多,啥也没有查出来啊?

答:首先我们比你们还着急,我们也想尽快查出来。但一个症状可以有很多个疾病的可能(可具体解释),每个检查都是有针对性的,病情复查才要一个个检查。疾病正确的治疗有赖于疾病的正确诊断。疾病的诊断在某种意义上就如同案件侦破,证据越充分,各个证据之间的逻辑越缜密,越能接近案件的真相,临床上我们做的许多检查就是在寻找接近正确诊断的各种证据,但有些案子虽然我们积累了大量各种各样的证据,但最终也无法侦破案件,有些疾病也是如此,虽然我们做了很多检查,但最终也无法诊断明确,这也是人类目前对自身疾病认知的局限性决定的。但如果不搜集大量证据,案件侦破无从谈起,如果什么检查都不做,疾病的诊断一样是无稽之谈。

问:用了这么多药,怎么没有效果?

答:任何疾病都有其发展规律,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是立竿见影的,需要时间。同时我们在密切关注其病情的变化,根据化验指标调整用药,必要时我们还要请相关科室会诊,请放心,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治疗过程。

问:诊断没错,治疗没错,为什么人还是死了?

答:这就是目前医学的局限性;医生不是神仙,很多疾病,特别是晚期,医学上还是无能为力的。比如我们的毛爷爷,诊断、治疗那肯定都没有错,最后他老人家还是走了,主要是疾病造成的。举了这个例子,很多家属都不会再提这个问题了。

问:刚才人还好好的,怎么人突然就没了,你们药用错了吧?

答:首先如果人好好的就不会来医院(注意说话的口气),一些疾病都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也就是“猝死”,就是很突然的死亡,可举例,越是名人越好(马季、高秀敏等)。

问:刚刚做了心电图(抽血),现在还做?

答:疾病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且心脏疾病瞬息万变,病情在变化,结果也在变化,这就是要“动态观察”,以便调整最佳治疗方案。我们不能“刻舟求剑”,对吧?(根据时间和患者家属文化程度高低决定是否详细说心梗变化趋势,因为很多家属没几个能听懂。)

问:签手术同意书,你们是想推卸责任吧?

答:签署知情同意书不是推卸责任,更不是“霸王条款”。首先,法律规定每个患者及家属都有知情权,每一个动手术的病人,按规定都要签手术同意,医生详细说明病情及可能出现的情况,你们家属心里也有个底。这正是我们医生尽职尽责的表现!其次,人身上的一切器官和组织,即使这样的组织和器官发生了病变,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如癌症),其处分权依然在患者和其监护人手中。如果不在告知情况的下,切除患者组织或者器官,这是《刑法》上的“伤害罪”,签署手术同意书正是法律的体现。

和病魔作斗争好多时候是不破不立的,许多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手术治疗是一个先破后立的过程,也就是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的过程,就如同对患病肌体进行一次“革命”,虽然我们都盼望“革命”成功。但“革命”有成功就有可能失败,对病魔的“革命”失败的结局往往是病患者的致死、致残,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也必须让病患本人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文章来源:医学博士团队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作为参考,不针对任何患者或病情。出于对病人的负责,在不清楚患者的详细病症情况时,我们不做治疗方面的建议。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