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技术:动态固定加峡部修复治疗早期腰椎峡部裂
摘要:椎峡部裂在临床中并不少见,患者往往因腰痛就诊而发现。对很多年轻患者来说,腰椎峡部裂是个治疗难题。传统的椎间融合,后路固定方式创伤巨大,术后也容易出现融合相关并发症,如脊柱僵硬,临近节段退变等。
近期,来报道了峡部修复结合脊柱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峡部裂的手术新方法。
该方法采用动态固定系统ISOBARTTL作为固定方式,结合直接椎弓根峡部修补,即能避免开放融合创伤较大,又能解决单纯修复固定强度不够等问题。
作者经过平均2年的随访,治疗的患者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腰椎峡部裂在临床中并不少见,患者往往因
腰痛就诊而发现。对很多年轻患者来说,腰椎峡部裂是个治疗难题。传统的椎间融合,后路固定方式创伤巨大,术后也容易出现融合相关并发症,如脊柱僵硬,临近节段退变等。
有学者提出,对年轻患者的腰椎峡部裂治疗时应该提倡单纯的峡部裂修复,但单纯峡部修复有时很难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并且要进行单纯修复,患者需要满足以下5条:
1.椎弓根峡部裂,伴或不伴有I度椎体滑移;
2.腰痛症状,无下肢放射痛症状;
3.年龄小于25岁;
4.经严格保守治疗6月后无效;
5.患者没有对应节段明显的椎间盘退变征象。
研究收集了峡部修复结合脊柱动态固定治疗的病例共13例,均满足以下条件:
1.双侧腰椎椎弓根峡部裂,无脊柱滑移,或有轻微I度以内的脊柱滑移;
2.症状为典型的腰痛症状,无下肢神经压迫情况;
3.腰椎进行6月保守治疗后无明显缓解。
和传统的单纯峡部修复治疗腰椎峡部裂的标准相比,本研究的适应证更广,对患者年龄和椎间盘退变的要求更低。
术前经常规前后位,侧位,三维CT,屈伸位X片确认患者存在脊柱椎弓根峡部裂,病变节段存在不稳定。术后2年内按时随访患者ODI及VAS评分情况。
为避免传统正中手术入路对脊柱旁肌肉的剥离损伤,作者推荐采用脊旁肌的Wiltse入路。该入路在多裂肌和最长肌之间,通过两者间的肌间隙暴露椎弓根峡部(图1)。清除断裂峡部的假关节组织,暴露峡部缺损,清创缺损断端硬化骨,植骨融合,置钉固定。
对13例患者进行长达两年的术后随访,术后VAS和ODI评分较术前均存在显著好转,临近关节退变UCLA评级I级或II级病例和术前基本一致,未观察到术后明显的临椎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