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肌筋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摘要: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现将肌筋膜的解剖、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临床症状特点及诊治机理作以简要的介绍,以增强临床对肌筋膜病变的正确认识,使本病能得到正确的诊断与治疗。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现将肌筋膜的解剖、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临床症状特点及诊治机理作以简要的介绍,以增强临床对肌筋膜病变的正确认识,使本病能得到正确的诊断与治疗。
1肌筋膜的解剖
筋膜一词概念相对较广,是指广泛存在的结缔组织结构,虽然结构多变,但其胶原纤维一般交织排列,而很少像肌腱和健膜那样平行地致密排列,在解剖肉眼观察筋膜,外观时它是肌肉和其它组织表面的一层结构,位于浅筋膜深面的深筋膜,即固有筋膜,多附着于骨突处其深面较厚,层面较薄,于骨突之问的增厚部分形成假韧带。肌肉表面的筋膜是肌筋膜,为一层薄薄的,近似半透明的致密状物质,它包裹着骨骼肌组织,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同时,肌筋膜也包绕着肌纤维和肌肉等,继而延续形成肌腱和韧带,肌筋膜在肌束间穿行,与骨广泛连接。
2肌筋膜的生理功能
肌筋膜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首先,它能减少肌问摩擦,保证每块肌肉和肌群能够单独的进行运动,可以约束肌腱,改变肌的牵引方向,以调节肌的作用。其次是供肌的附着,以扩大肌的附着面积,深筋膜的作用类似于腱膜,一旦其附看到骨上,即与骨膜融合,从而将肌肉的接力传向骨骼,髂胫束是一强大的股深筋膜,它将阔筋膜张肌和大部分臀大肌的力传向股骨和髂骨,肱二头肌部分附着于臀深筋膜,掌腱膜是掌深筋膜,接受许多肌肉的牵拉,如掌长肌、部分拇指和小指近掌心侧的肌肉。另外,肌筋膜还决定着骨骼肌的形状并起着支持骨骼的作用,并将功能、
发育过程和人支配不同的肌群分隔开来,这在临床上有很大的意义,当一块肌肉由于水肿等原因肿胀时,由于筋膜限制了其体积膨胀,就会出现相应的疼痛症状。
3肌筋膜的生理病理
在患者的肌纤维类和肌筋膜痛综合症时,肌筋膜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病理作用,许多肌筋膜痛的患者都有肌筋膜变紧和增厚,如果肌筋膜变紧和增厚同时存在,则可引起许多临床症状,当肌筋膜组织增厚失去弹性时,位于大脑和机体之间的信息发送和传递的能力受到损害,而后,肌筋膜可能在肌筋膜痛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4临床表现及治疗
肌筋膜出现病理性改变后,可引起各种临床症状,患者有时会发现睡觉时经常半身受压而变得麻木、酸胀疼痛,触诊时发现病变部位有条索样改变,压痛明显,肌肉发紧(紧张)或无力,肌肉痉摩,阴雨气候症状加重等。关于本病的治疗在于弄清楚本病的病因病机,笔者根据病因、病机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
针灸、中药导人、手法
按摩、痛点阻滞,必要时在找准条索状物应进行针刀剥离治疗。另外,吸烟和嗜酒可使患者的疼痛性增高,在治疗过程中,应嘱附患者戒烟戒酒等。
A:针灸治疗:采用毫针准确取穴,每穴常规消导后准确刺人,得气后针尾插上2era长的艾条并点燃,然后接通6805电疗机通电30rain后起针,再拔火罐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
B:中药离子导人:药物组成,当归30克、川芎lO克、熟地5克、红花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牛膝15克、伸筋草30克、血竭2克、寻古风30克、甘草10克、上药15克,用95%酒精1000ml浸泡1个月左右备用,采用北京华医新技术研究所与十堰华隆实业开发联合生产的HL—Y型运动刺激仪,将泡好的
药酒.倒在电运动刺激仪的导片上,将正负两级导片放在病变部位上并压上沙袋进行中药导入半小时,每日1次,10日为l疗程。
C:痛点阻滞:采用75%
利多卡因3ml,曲安缩松40mg,当归4ml,用lOml注射器按上7号针头,在压痛点最明显处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有酸胀感后缓慢推药,之后用创可贴将针眼贴好,以保护针眼。
D:手法按摩:采用牵草堂筋膜膏涂抹后,以撩、揉、捏、推、拿等手法进行按摩治疗,每日1次,根据不同部位而择优施之,在采用手法治疗时应注意轻而缓慢表浅,对病痛的筋膜肌肉做推、拨、拿的手法时,要防止用力过大,动作不可过猛,以免加重水肿
5机理探讨及体会
腰背肌筋膜炎是一种慢性外揉异性炎症性病,通常指筋膜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慢性等而引起的病变。多因腰背部肌肉的急性扭挫伤未能及时治疗或由于长期单一姿势长期负重的体力劳动等使得痛部肌肉及筋膜反复长期受外力的牵拉而形成本病,以上多种原因均可使肌肉及筋膜产生无菌性炎症,渗出水肿,日久不愈而致粘连及纤维病变。本病属中医“痹症”范畴,中医认为,风寒湿邪气乘虚侵入人体肌肤,阻滞经脉,而致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经脉凝滞,不通则通,故首先采用温针灸治疗,使热力通过针体传人穴位深处,以温通经脉,温经散寒活血达到活血通路,促进血液运行,以达到治疗的作用,采用频谱照射,通过皮肤穿透性的热磁作用,又进一步改善了腰背部软组织的血运,增加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提高了治疗效应,又因为本病的主要病变是无菌性炎症的渗出水肿,日久不愈所致,故又采用曲安缩松消除无菌性炎症,并利用当归的活血化瘀作用,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加强了血
液运行的作用,两药合用达到了活血化瘀,消除炎症,并起到了主要作用。总之,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本病能达到“治病求本,标本同治”的作用,是比较理想的治疗组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