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是大众很熟悉的词,在很多人印象中,风湿就是刮风下雨变天的时候,身体产生不适的病。然而,在临床上风湿性疾病却并非如此,它包含一两百种病,其中包括常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等疾病。
中国两亿风湿病患者,仅有五千临床医生
12月16日,在上海的一场与风湿药物相关的会议中,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直言,“缺医少药是风湿界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
曾小峰介绍,在中国风湿性疾病有2亿多人,其中类风湿在中国就有500多万,红斑狼疮有120多万,是一个很庞大的人群,然而,“中国有2亿多病人,但只有五千多个临床医生,差距很远。”
风湿免疫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除了从业医生少以外,在医院中的科室设置对其发展也并无优势,即便是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很多医院也没有风湿免疫科。
“像上海瑞金医院风湿免疫科也是2015年12月才成立的,上海六院也是去年才开始成立独立的风湿科。”曾小峰说,目前我国大约仅有1000多家医院里有从事风湿免疫疾病诊疗的医生,其中只有40%的医院拥有独立的风湿免疫科。
由于没有专科设置,患者自身对疾病的知晓率比较低,很多患者得了病到了医院,也不知道去哪里看,这些风湿病人散落在医院的各个科室,如骨科、疼痛科、中医科等。
而有些医院的科是跟其他的科合在一起,不属于独立的风湿科,而是叫肾内风湿、内分泌风湿、血液风湿、皮肤风湿,“如果患者有系统的问题,心血管、神经、呼吸都受影响,肾脏科是做不了的。”
在曾小峰看来,风湿类患者只有在专业的科室,才能得到早期诊断、早期的正确治疗、规范化的治疗,病情才能得以缓解,把致残率降到最低。另外,由于风湿类疾病较难治愈,尽管近20年出现很多新的治疗药物,但依然很少,且费用昂贵,也增加了病人接受新药治疗的难度。
类风关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不到半数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关”)是风湿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类系统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正常的组织当作威胁对其进行攻击,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包括关节部位的疼痛肿胀或僵硬,手、足、肘,膝等关节均为易累积部位。患者的病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会出现骨质损害,进而发展为关节变形,最终失去功能导致残疾,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曾小峰教授介绍,根据中国首个全国范围多中心、前瞻性类风湿关节炎直报(CREDIT)项目的调研结果,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患者群体庞大,疾病认知程度不够。在中国约有500万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平均年龄段为52.9岁,女性患者占80.6%。但是普遍存在知晓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的“三低状况”。
第二,致残率高,类风关患者2年致残率达50%,3年致残率达70%。类风湿关节炎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
第三,心血管疾病和脆性骨折的发生率高,对于患者的长期预后和存活率可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患者的病程进展,应加以密切监测。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曾小峰教授指出:“在我国只有44%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得到了比较规范的治疗。主要的原因有三点:第一,医师队伍力量仍然比较薄弱,规范化诊疗服务水平还很有限。我国大约仅有1000多家医院里有从事风湿免疫疾病诊疗的医生,其中只有40%的医院拥有独立的风湿免疫科。第二,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而且在当地医院也可能找不到相应的风湿专科,因此当患者出现手指、肘部等小关节疼痛和僵硬,往往选择去骨科进行治疗。第三,患者的依从性差。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治疗的过程,患者一定要定期回访,以便医生随时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患者不可随意减药、换药。坚持规范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减少相关并发症风险。”
红斑狼疮认知度低误诊率高,年轻女性占九成
与类风湿关节炎一样,红斑狼疮同属于自身免疫类疾病,累及心、脑、肾等全身多个重要脏器,是一种致死性的疾病。目前,我国人群患病率为30-70/10万,全国约有91万患者,居全球第二位。而其中,以生育期的年轻女性最为高发,男女发病比例为1:10左右。
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比如疾病发作期间出现疲劳、发烧和体重减轻,鼻梁和双颧颊部出现皮疹、反复出现口腔溃疡、还有患者会出现光过敏表现或关节炎表现等。正是由于疾病表现多样化的特性,很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患者可能辗转多个科室得不到正确诊治,,继而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中华医学会风湿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刘毅主任强调:“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呈发作-缓解-复发的交替过程,患者在发病一年内的死亡比例最高。但随着诊断和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生存期显著延长,诊断后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达到95%和92%。患者只要治疗及时,早期接受规范化和个体化用药,病情是可以完全得到控制和缓解的。”
改善缺医少药现状,力推风湿疾病规范化治疗
曾小峰透露,目前风湿免疫学界已经在不断推进学科建设,提出要做“一市一科一中心”,就是要求在县级市,就是市级城市至少有一个风湿免疫专科。现在重心要下移,甚至要下到县里面去。
与此同时,风湿学界还在推进全国的规范化诊治,力争让各级医院、各个地区治疗差距变成零。让大家都按照统一标准、按照指南来进行治疗。
“目前,在不同医院、不同地区诊疗水平还是有差别,这就导致了病人为什么都到大医院看病,我们要做的规范化就是缩小差别,当然这个路还很远。”曾小峰如是说。
在决定使用本品前,应仔细考虑本品和其他治疗选择的潜在利益和风险。根据每例患者的治疗目标,在最短治疗时间内使用最低有效剂量(见[注意事项]-警告)。 (1)用于缓解骨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 (2)用于缓解成人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 (3)用于治疗成人急性疼痛。(见[临床试验])
健客价: ¥39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用于久痹体虚,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见有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34补肾通络,祛风除湿。主治类风湿关节炎属风湿痹阻兼肾虚证。症见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晨僵,关节压痛,关节喜暖畏寒,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健客价: ¥100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治疗,疼痛性骨关节炎(关节病,退行性骨头节病)的症状治疗。
健客价: ¥24.5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预防复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
健客价: ¥13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现多用于活动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严重支气管哮喘、严重皮炎、急性白血病等,也用于某些感染的综合治疗。
健客价: ¥8用于: 1.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关节炎的关节肿痛症状; 2.治疗非关节性的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 3.急性的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劳损后、痛经、牙痛、头痛等; 4.对成 人和儿童的发热有解热作用。
健客价: ¥4.8适应症为1.炎性和退行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青少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骨关节炎和脊椎关节炎。脊椎痛性综合征。2.非关节性风湿性病,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3.痛风急性发作。4.创伤后及术后炎症性疼痛如:创伤后,劳损后,牙痛,头痛等;妇科中出现的疼痛或炎症,例如:原发性痛经或附加炎。 5.对耳、鼻、喉的严重痛性感染可作为辅助治疗药,例如:咽扁桃体炎,耳炎。原
健客价: ¥21急性关节炎症和痛风发作,慢性关节炎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关节和脊柱的其他炎性风湿性疾病、与关节和脊柱的退行性疾病有关的疼痛、软组织风湿病、创伤或手术后的肿痛或炎症,治疗痛经和由整形、牙科手术或其它外科小手术引起的术后痛和炎症。
健客价: ¥24.5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扭伤,风湿骨痛,治疗手、足、耳部位的I度冻疮(急性期),症见皮肤肿胀、瘙痒、疼痛。
健客价: ¥10.9适用于短期缓解由风湿病引起的肌肉和关节的轻度疼痛,以及背部疼痛和扭伤、拉伤引起的疼痛。
健客价: ¥29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神经痛及风湿痛等。
健客价: ¥6祛风除湿,活血散瘀,舒筋止痛。用于风湿痹痛。
健客价: ¥16活血化瘀,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脑出血后遗瘫痪,眼底视网膜静脉阻塞,冠心病,血管炎性皮肤病,风湿病;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已控制的晚期青光眼视野缩小症。
健客价: ¥12消炎镇痛。用于神经痛,风湿痛,肩痛,扭伤,关节痛,肌肉疼痛等。
健客价: ¥2.5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补益肝肾。用于风湿瘀阻、肝肾不足所致的痹病,症见肢体拘挛、手足麻木、腰腿疫痛。
健客价: ¥15开通阻滞,消肿止痛。用于关节骨痛,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
健客价: ¥30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消瘀止痛。用于各种骨增生性关节炎亦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健客价: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