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技术,被称为“终极技术”
摘要:手术时一般患者趴着或者侧卧,穿刺、放置工作通道时要结合透视成像的C型臂来进行,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步骤来保证穿刺及放置工作套管的精确性。
椎间孔镜技术对椎间盘脱出、大部分游离及钙化,部分椎间孔、椎管狭窄等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并且创口小,只有7mm,对脊柱的骨骼及韧带损伤极小,绝大部分情况下几乎没有损伤,不会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欢迎,成为脊柱手术的技术热点及方向,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的适应症范围还会进一步的扩大,将会解决更多的问题。
椎间孔镜技术有什么特别之处,先进在什么地方?我们先来了解下它的基本情况:
椎间孔镜技术是将一个配备有灯光、成像及工作通道的孔镜系统,经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经椎间孔放置于突出的椎间盘部位,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突出的髓核、受压的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经孔径的工作通道摘除突出髓核组织、绞除部分增生的上关节突骨质、切除部分增厚的黄韧带,扩大狭窄的神经根管,从而直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可对病变部位进行持续灌洗消炎,运用射频电极修补纤维环,消融神经致敏组织,阻断环状(窦椎)神经分支,解除患者软组织的疼痛。
手术时一般患者趴着或者侧卧,穿刺、放置工作通道时要结合透视成像的C型臂来进行,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步骤来保证穿刺及放置工作套管的精确性。
最后一般经过臭氧消毒处理,取出器械,缝合伤口,一般就缝一针,贴个创可贴,手术就完成了。
椎间孔镜主镜设计精巧,集成了灌注孔、照明、摄像、工作通道等功能,结合髓核钳、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臭氧发生器及
注射系统,精准地完成了椎间盘等相关手术,达到了手术过程对
椎骨、韧带、肌肉等损伤最小的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