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骨科频道 > 骨科治疗 > 康复理疗 > 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护理常规

2017-08-09 来源:玖玖骨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骨牵引时应保持钉或针眼处的清洁干燥,保持皮肤及床铺的清洁,不要触摸或移动牵引针,每日在牵引针孔处滴75%酒精两次。

  骨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  牵引术

  一、保持患者舒适。头部稍抬高,腰部可适当垫软枕,冬季注意保暖。

  二、注意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肢血液循环、肢端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搏动及患肢肢体活动情况

  三、经常检查牵引带是否松散或脱落,防止牵引锤接触地面、牵引绳断裂或滑脱,保持患肢处于正常的牵引体位;牵引重量适度。

  四、行皮肤牵引时,注意牵引部位皮肤有无炎症或水疱;检查胶布是否脱落。

  五、骨牵引时应保持钉或针眼处的清洁干燥,保持皮肤及床铺的清洁,不要触摸或移动牵引针,每日在牵引针孔处滴75%酒精两次。

  六、防止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教会患者有规律的功能锻炼,如手指、足趾、踝关节及股四头肌运动。

  七、防止足下垂。可用托脚板托起。

  八、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经常按摩受压部位;鼓励患者深呼吸及用力咳嗽;多饮水,多吃水果和粗纤维食物并指导按摩腹部,增加肠蠕动,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定时活动肢体,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血栓性静脉炎。

  第二节  石膏固定术

  一、抬高患肢,以利静脉血液和淋巴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二、认真听取患者主诉,检查肢端温度、颜色、肿胀、感觉及运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经常检查石膏边缘及骨突处,防止受压。

  三、石膏未干时勿搬动、勿按压,石膏完全干固后应按其凸凹的形状垫好枕头。

  四、手术后及有创口的患者,如发现石膏被血或脓液浸透,应及时处理。

  五、保持石膏清洁,防止石膏被水、尿、粪便等分泌物浸渍和污染。

  六、注意功能锻炼,提醒或指导患者作石膏内固定肢体的等长肌肉收缩运动,情况许可时,鼓励下床活动。

  第三节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一、平卧硬板床,垫软褥或气垫床。搬动时固定颈部、腰部,保持脊柱生理曲度,呈轴线翻身。

  二、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肢体感觉及四肢肌力、截瘫平面情况。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1、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增加胸壁运动。

  2、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鼓励患者每日主动咳嗽、深呼吸,指导有效咳嗽,防止肺部感染。因呼吸肌麻痹所致呼吸困难时,可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

  四、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避免在下肢静脉输液;适当抬高床脚,协助患者每日行下肢被动运动。

  五、大便每周少于2次时给予缓泻剂,促进肠蠕动及训练排便反射。腹胀所致肺膨胀不全时,遵医嘱行胃肠减压。

  六、预防泌尿系感染。留置导尿者保持尿管通畅,鼓励患者多饮水,受伤两周后间断放尿,每4小时放尿1次,及时更换尿管和引流袋。观察并记录尿量及性质,尿道口消毒每日2次,3周后拔除尿管。

  七、建立翻身卡,每2小时翻身1次,帮助关节被动活动,保持重要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肢体功能位,预防肌肉萎缩、压疮及失用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翻身时病床两侧安放护栏防止坠床。

  八、伤后2周内吃易消化的食物,2周后多吃高营养食物、水果。

  九、加强与患者沟通,给予正确的康复指导,给予鼓励及心理疏导。

  康复训练及功能管理。

  肢瘫痪时1、早期急性不稳定期(脊髓损伤后2-4周):此期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应绝对卧床,保持尿管持续开放,2周后改为间歇性开放,3~4小时排尿1次。行四肢被动运动,避免发生肌肉萎缩及肌力下降。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下肢瘫痪时可用垂足板,使踝关节保持中立位,防止足下垂。

  2、早期急性稳定期(急性不稳定期后4-8周):此期病情相对稳定,康复内容主要是增加床上支撑训练,由于患者年龄、体质、脊髓损伤水平不同,因此训练内容、强度也不同。训练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心肺功能,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并确保脊柱稳定性。

  3、中后期康复:此期是对有恢复行走能力可能的患者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一是卧位练习,包括床上翻身、挪动身体及在床上或沿床边坐起的练习。二是坐位练习,包括在椅子上坐稳坐直及保持平衡的练习。用哑铃或拉力器锻炼上肢背部肌群,每日帮助患者做向心性肌肉按摩4~6次,为扶双拐做准备。三是站立练习,包括从坐位站起,从蹲位站起及站立平衡的练习。四是原地踏步及步行练习。

  第四节  颈椎骨折并截瘫

  一、平卧硬板床,床头抬高15~30厘米。保持床铺平整、舒适。使用气垫床。

  二、头后仰,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三、保持牵引方向与脊柱在一条直线上,翻身时勿使颈部扭曲。

  四、保持骨折部位稳定,搬动时保持颈椎生理曲度。

  五、根据患者的耐受力和一般状况调节牵引重量,随时观察牵引是否有效。

  六、针眼处每日点滴75%酒精l~2次。

  七、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勿扭转躯干。

  八、观察患者触觉、温度觉及各种反射的恢复程度,检查肢体活动范围,做好记录。

  九、截瘫患者按瘫痪护理常规(见第一章第十节)。

  十、康复训练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下可用垂足板,使踝关节保持中立位,防止足下垂;膝关节做伸屈被动活动;上肢能活动的病人,可指导利用哑铃或拉力器锻炼上肢背部肌群,为扶双拐做准备,每日帮助病人做向心性肌肉按摩,每日4~6次,按摩时要掌心用力,手法正确。

  第五节 颈椎骨折

  一、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反应进行护理,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术日晨禁食水。

  二、  术前训练

  1.床上肢体功能锻炼 主要有上、下肢的伸屈,持重上举及手足活动。

  2床上大小便 在床上进行适应性训练,以减少术后因不能卧床排便而发生尿潴留及便秘。

  3.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患者仰卧位,将枕头垫于肩下,头稍后仰。训练者站在患者右侧,用左手拇指外的其余四指指端沿患者气管右侧,将气管、食管持续向左侧推移,开始时用力尽量缓和,推移5~8分钟后,用力稍加强,尽量把气管和食管推移超过中线。

  4.呼吸功能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

  5.俯卧位卧床训练  颈后路手术患者俯卧位的时间较长,易引起呼吸道受阻,术前必须认真训练以便其能够适应,要循序渐进,开始每次10~30分钟,每日2~3次,以后逐渐增至每次2~4小时,每日2~3次。

  三、  术后护理

  1、必备物品  吸引器、吸盘、气管切开包、沙袋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半小时测量呼吸、血压、脉搏,连测四小时后改每小时1次,平稳后改2~4小时1次。

  3、因术中失血量多可致血容量不足,应根据病情调节输液、输血速度。

  4、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及面色变化,必要时吸痰。痰液粘稠、喉头水肿者予以雾化吸入。若患者出现乏力、嗜睡、恶心等症状时,要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即在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现象),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做好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准备。

  5、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术后24小时内切口引流液量应少于100ml,若引流液过多、色鲜红,切口敷料渗血多,周围局部隆起,颈部增粗,患者自觉呼吸费力,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6、术后饮食护理  术后以冷流质饮食为主,3天后改冷半流质并逐步到普食。冷流质的目的主要避免加重食管因术中牵拉后水肿反应,温热饮食可导致食管损伤,加重食管的水肿反应,并可加重颈部切口的出血。

  7、颈托固定  佩戴前后两片式普通颈托可以限制颈部过度活动,帮助颈部伤口愈合以及促进植骨的融合。

  8、体位  搬动患者时应维持头部脊柱中立位,切忌过屈、过伸、扭转,24小时内应尽可能减少颈部的活动次数及幅度,局部制动可减少出血,还可防止植骨块的滑脱。

  九、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

  十、功能锻炼  术后功能的恢复和重建与其功能锻炼有直接关系,应指导患者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锻炼。术后第一天做手指、腕关节、足趾及踝关节活动,术后第2天协助患者做肢体抬高和关节被动活动,3天后指导帮助患者做四肢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锻炼。对有不完全瘫痪的患者,在做被动锻炼的同时进行四肢肌肉按摩。3周后在颈部固定良好的情况下协助患者下床活动(钢板内固定者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术后1个月开始在颈围保护下练习颈背肌,防治失用性萎缩,有利于改善颈部劳损等症状。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