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特色以及中医分型
骨关节病包括增生性骨关节炎、退变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其发病机理是: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出现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或出现滑膜增厚等变化,从而发生骨破坏,引起继发性的骨质增生而导致关节变形。因此,当病变关节承受异常重量时,就会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通常,该病好发于手指、脚趾、跟骨、膝、髋、颈椎等关节部位。
骨关节病的中医分型
中医认为,骨关节病属于“痹症”范畴,多为肝肾亏虚、气血瘀滞所致,按照该病发生的原因可将其分为多种类型。那么,中医怎样治疗各种类型的骨关节病呢?
1.肝肾亏虚型:该型的骨关节病主要表现为手指、脚趾、跟骨、膝、髋、颈椎等部位关节疼痛。疼痛以酸痛为主,疼痛部位喜按喜揉,遇劳痛甚,休息时痛轻,常反复发作。该症患者还常伴有腰膝无力、面白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等症。此类患者在治疗上应以补益肝肾为主,可选用杞菊地黄丸加减,其方药组成为:枸杞子、菊花、生地、熟地、山药、枣皮、茯苓、泽泻、丹皮、天冬、麦冬、石斛各10克,每日一剂,用水煎服。也可选用中成药骨刺平片,每次口服5片,每日服3次;或选用壮骨关节丸,每次口服6克,每日服2次,早晚饭后服用;或选用天麻片,每次口服4片,每日服3次。
2.瘀血阻滞型:该型的骨关节病主要表现为手指、脚趾、跟骨、膝、髋、颈椎等部位关节疼痛,该种疼痛痛有定处,动则加剧,痛剧者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该症患者常伴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此类患者在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可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其方药组成为:桃仁、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水蛭、三七(研粉)、地龙、党参、蒲黄各10克,全虫、红花各5克,每日一剂,用水煎服。也可选用中成药活血止痛胶囊,每次口服4粒,每日服3次;或选用云南白药胶囊,每次口服2粒,每日服2次;或选用腰息痛胶囊,每次口服2粒,每日服3次。
3.风寒湿阻型:该型的骨关节病主要表现为手指、脚趾、跟骨、膝、髋、颈椎等部位关节疼痛,该种疼痛有沉重感,常逐渐加重,虽静卧也不缓解,遇阴雨天疼痛加剧,疼痛部位常转侧困难。该症患者常伴有舌苔白腻,脉沉而迟缓。此类患者在治疗上应以祛寒行湿、温经通络为主,可选用蠲(音捐)痹汤加减,其方药组成为:羌活、姜黄、当归、黄芪、赤芍、防风、桑枝、桂枝、葛根、独活、威灵仙各10克,炙甘草5克,每日一剂,用水煎服。也可选用中成药寒湿痹颗粒,冲服,每次服10克,每日服2次;或选用骨刺消痛液,每次口服30毫升,每日服3次;或选用追风透骨丸,每次口服6克,每日服2次。
骨关节病的中医疗法
骨关节病患者除可内服中药外,还可配合下列治疗方法,以便提高疗效:
1.针灸治疗骨关节炎已有悠久的历史,其治疗效果,取决于患者的机体状态和医生的手法两方面。针灸的法虽多,但不外补虚泻实两方面,即“虚则补之”,“盛则泻之”。在治疗骨关节炎时,多采取“以痛为输”的取穴方法,也就是局部选取痛点针刺,一般不局限于某一经络,同时结合远道取穴调节脏腑虚实,疏通经络气血,两者相辅相成,提高疗效。也可以结合神经节段和神经干的走行路线取穴。对于关节已经变形者,局部穴位的准确位置已受到影响,可以不考虑针灸治疗,可适当选用药物外敷、热疗、光疗、磁疗等外治方法。
2.推拿疗法治疗骨性关节炎是采用按摩刺激患者体表的一定部位,运动患者的肢体进行治病的一种疗法。其作用通经络,畅气血,具有消瘀、行滞、散肿、止痛的功效,并有增进局部营养,防止肌肉萎缩废用、修复损伤的作用。手法要求柔和、均匀、有力、持久,从而达到深透作用。骨关节炎患者病程漫长,病情时轻时重,早期患者,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通过按摩治疗,疏通气血,通络止痛,能够缓解症状,增加关节活动度。对于晚期患者,局部肌肉萎缩,按摩局部,增加血液循环,保护关节功能,辅助按摩疗法也是有益的。
3.拔罐疗法治疗骨性关节炎是以罐作为工具,用燃烧的方法使罐内形成负压,使之紧紧吸附于穴位或应拔部位的体表,造成被拔的部位皮肤充血或淤血,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拔罐的方法有很多,可分为闪火法、投火法、架火法、贴棉法等。其中以闪火法最为简便易行而且安全可靠,不易烫伤。拔罐有很好的祛风、散寒、除湿的作用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拔罐在临床中用来治疗骨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因其操作简单方便、价格低廉、无任何毒副作用,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4.中药外用治疗骨关节炎,通过药物适当的配伍,具有明显的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软骨细胞和组织的血液供应,从而减少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解除病变部位的肌肉痉挛,减轻炎性物质对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刺激,缓解和消除临床症状,收到满意疗效。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膏药贴敷、中药液浸泡治疗、中药热敷治疗、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法、中药蒸汽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