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日的临近,你是否被高温和恼人的腰背部疼痛搅得不能入睡?早上叫醒你的是否不是阳光,而是背部晨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常常把腰背疼痛当作小事,然而,殊不知这有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在作怪。这种慢性炎症性疾病高发年龄在20-30岁,男性多于女性[1]。在我国,有大约500万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炎性背痛与机械腰背痛需区分
很多患者极易将强直性脊柱炎的“炎症性背痛”与其他原因如运动损伤导致的背痛感相混淆。40岁以下年轻人如果逐渐出现腰背部疼痛和晨僵,夜间加重,休息后未好转而活动后缓解,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需尽快到正规三甲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然而,由于公众对疾病认知度较低,患者从初次出现慢性症状到确诊一般要经过5-10年。很多患者确诊时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关节强直、失明、生长发育停滞甚至过早死亡等不良后果。
另外,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具有遗传性的疾病,患者子女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的100倍[5]。因此,建议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要警惕子女是否有早期疾病信号,一旦发现征兆应尽早到医院进行疾病筛查。
关节外表现不容忽视
强直性脊柱炎不仅主要累及脊椎,也可侵犯关节外的其他脏器和组织,如眼、皮肤、肾脏、肺、心脏等器官。研究显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急性前葡萄膜炎、炎症性肠病及银屑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6.9%、11.1%和6.5%;肺部高分辨率CT发现52%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肺部受累;约4.3%-21.4%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发生肾损害[8];而临床上10%-3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有心血管受累。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严重的关节外脏器损害可造成患者过早死亡,然而,关节外表现目前并没有得到患者足够的重视。因此,当患者首发关节外表现时,应同时考虑到风湿免疫科就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
生物制剂:强直性脊柱炎的创新治疗方案
除了传统治疗药物,目前临床上越来越多的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生物制剂(TNF-α抑制剂)是一种新型控制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炎和阻止疾病进展的作用,起效快,抑制骨破坏的作用明显,对中轴及外周症状均有疗效,患者总体耐受性好。
此外,对于伴有关节外表现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首选单克隆抗体类的生物制剂进行治疗。2016年,美国风湿学会(ACR)、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估组织(ASAS)与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分别发布的治疗管理建议中均推荐使用单克隆抗体TNF-α抑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合并炎症性肠病或复发性虹膜炎/葡萄膜炎或银屑病的患者,其疗效优于依那西普[10-11]。另外,英夫利西单抗注射液在国内已获批的适应症除强直性脊柱炎,还有类风湿关节炎、克罗恩病、瘘管性克罗恩病和银屑病,也支持这一国际观点。
总之,强直性脊柱炎是慢性、进展性的风湿免疫疾病,大多数患者在医学上都难以治愈。因此,需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适当锻炼,遵从医嘱、坚持长期治疗,不宜私自停药,才能有利于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