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的目的是防止术后缺乏活动的膝关节液不能有效循环,导致关节局部组织挛缩、黏连和僵硬,预防矫正关节活动度受限;恢复肌力,增强关节稳定性,改善关节功能,改善下肢的负重能力及步态,提高生存生活质量。
因此,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主要包括膝关节伸直、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肌力的锻炼,其中膝关节伸直和关节活动度锻炼的关键时期是术后3个月。术后3个月至半年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基本定型,此时很难再通过锻炼增加膝关节的活动度。
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头两到三天,患者尚未下地,在此期间可以进行钩脚练习。通过钩脚收缩肌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还要注意定时翻身以防发生褥疮。术后第一天应将患者床头摇高,扶患者坐起,并鼓励患者积极咯痰,尤其是气管插管全麻的患者,气管和肺部蓄积了不少痰液,如不及时排出,可能引起肺不张、肺部感染。
在膝关节局部肿胀、疼痛时进行红外线、超短波、热敷等温热疗法,或应用寒冷疗法,使局部由于疼痛引起的肌肉痉挛得到缓解,推拿、按摩等亦有类似疗效。对疼痛严重或对疼痛比较敏感的病人,锻炼时可加镇痛药物。
术后两到三天拔除引流管后应尽早下地,因为下地后下肢血液循环会加速,能很好地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第一次下地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先让患者在床边坐一段时间,适应后再在习步架辅助和护理人员的帮扶下在床边站一段时间,如感觉尚可,无头晕等不适,可尝试行走等活动。
术后膝关节早活动可防止术后粘连,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增强病人康复信心。如果膝关节没有进行早期适当活动,容易造成膝关节周围纤维化,纤维化形成后就很难再增加关节的屈曲度,以前有些病人由于害怕疼痛不愿活动,又重进手术室在麻醉下行关节推拿术,造成更大的痛苦。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拔除引流管后,就可以增加膝关节的屈伸活动。
膝关节屈伸活动前的准备服装宜宽松,以不要影响活动,最好是穿睡衣裤;穿底面不滑的鞋,以免摔倒。精神因素在锻炼中也起很大作用,患者应与监督人尽量交流,获得鼓励,使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特别是肌力低下和活动度受限者。不同形式的锻炼相结合以主动和被动的方式进行结合锻炼,否则即使被动的膝关节活动度已经达到要求,如果患者肌力低下,那么已获得的活动度也会部分丧失。术后锻炼过程中,如伤口尚未明确愈合,必须注意伤口的保护避免污染伤口。
由于膝关节功能主要体现在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所以术后康复的主要内容是关节活动度的锻炼和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锻炼。此外,为配合行走及恢复体力,可附带进行体力恢复锻炼。初次锻炼强度限制在最小限度,与其过量,不如小量渐增;根据运动后及次日的反应增减运动量;均匀分布运动量,患者应短时间间隔休息;根据不同康复时期的需要及功能恢复情况,调节运动强度、时间及方式。
钩脚抬腿锻炼肌力
股四头肌锻炼是关节置换患者的一项重要锻炼内容。当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应尽早采用半坐位;开始进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和胫前肌组肌肉主动收缩,加速静脉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早期股四头肌肌力尚未恢复,难以完成抬腿动作,可先进行钩脚练习。随着肌力的恢复,可在腘窝下垫一个枕头,进行钩脚抬小腿的锻炼;或者在足部套一根绷带,患者双手拉住绷带的两端,在手部力量辅助下进行钩脚抬腿锻炼。
也可以在他人拽住裤腿的辅助下进行钩脚抬腿锻炼。后两种钩脚抬腿锻炼是在股四头肌肌力不足时借助外力进行的,要注意应主要依靠腿部的力量,外力只是辅助。
标准的钩脚抬腿锻炼:一、钩脚尖。二、蹬脚后跟,尽量将膝关节绷直。三、抬起下肢,脚后跟距离床面约20cm,坚持5~10秒钟,放下。钩脚抬腿锻炼视患者情况每天可进行多组。
具体方法为:
1、踝关节背屈、跖屈(钩脚练习):主动最大限度屈伸踝关节及抗阻训练。每个动作保持5秒,重复20次/组,每日2~3组。
2、仰卧位收缩股四头肌训练:做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每次保持5秒,每20次/组,2~3组/日;同时病人可于床上做直腿抬高运动,不要求抬起的高度,但要有5秒左右的滞空时间;缓慢将患肢足跟向臀部移动,使髋、膝关节屈曲,足尖向前,防止髋内收内旋,护理者可用手握住患肢踝部,协助病人保持10秒,重复20次,每日做2~3组。
3、下压膝关节:坐位,腿伸直,足下放一圆枕,将足抬高,膝下悬空,按压膝关节牵拉大腿筋及小腿筋。
术后第一天:拔除血浆引流管和尿管后,在助行器帮助下下床行走。学会正确下床、上床、迈步。加强双下肢肌力锻炼。对下床行走有信心,投入的热情越高,恢复越快。
防止关节周围粘连纤维化的练习
关节周围可因血肿机化而纤维化,所以要学会按摩关节周围软组织,使其松解软化。这一锻炼可从术后第1周始贯穿整个康复过程,也可作为整个锻炼动作的第1个动作,使关节周围软组织松解,利于关节的屈伸运动。
方法:两手掌根部紧贴膝关节皮肤内外侧用力环形深部按摩,可自股骨下1/3至胫骨上1/3分不同的几个点进行,勿摩擦皮肤。切口愈后可再加一个动作,即两拇指按于切口上,间隔1厘米,然后顺切口方向使皮肤向反方向牵拉3~5次,直至整个切口都得到牵拉。
不断加大关节活动度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的恢复及步态的训练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重点,且贯穿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应遵循小强度起始、循序渐进、并始终保持中小强度的原则,并以患者主观感觉轻松或很轻松为度。原则上术后当天麻醉恢复后在有效镇痛前提下即可进行,术后1周内以被动活动为主,1周后以主动活动为主。
关节的实际活动度以俯卧位时膝关节主动屈曲的角度为准,术后第7~14天,输液逐渐停止,膝关节功能锻练重点放在肌力锻炼和增加关节活动上,可在俯卧位膝关节主动屈曲的基础上由护理人员压术膝小腿,增加膝关节屈曲的角度,不可用力过猛,以病人能耐受为准,循序渐进,最好能有医师现场指导。
住院期间膝关节活动度的锻炼主要在被动活动器(CPM)的辅助下进行。国外有的康复中心提倡术后第一天即开始进行CPM辅助锻炼,国内目前仍在术后两到三天拔出引流管后再开始。
除了CPM以外,锻炼膝关节打弯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坐在床边,让小腿自然下垂,在重力辅助下锻炼膝关节打弯,同时用对侧脚后跟压住术侧足背弯曲膝关节;也可以躺在床上,双手抱住小腿帮助膝关节打弯。有条件的可以通过静态自行车练习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
膝关节伸直锻炼也是康复锻炼的重要内容,由于下肢在行走时膝关节是处于伸直状态的,因此膝关节能伸直比能打弯显得更为重要。对于膝关节不能伸直的患者,可以在脚后跟垫起一定的厚物,使膝关节悬空,在重力作用下使膝关节伸直;还可以在膝盖上放一个枕头或在他人按压下帮助膝关节伸直。
术后6周,肌力恢复良好的患者可以开始练习爬楼。通过练习爬楼一方面可以锻炼肌肉力量,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关节活动度。要注意“好上坏下”:上楼时先迈好腿,下楼时先迈手术那条腿,两步一个台阶。刚开始练习时要有人在旁保护。术后6周后,还要逐渐增加行走活动量,促进人工关节的磨合。
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在术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仍需使用助步器,助步器能有效提高患者身体的稳定性,并能较好地分担负荷,故术后应当重视助步器的使用;遵循宁缓而准、勿快而不稳的原则进行。使用单手杖或单腋拐时,助步器先行,患腿跟上,健腿第3步。使用双腋拐时,拐与患肢同步,与健侧交替。上楼时健肢先上,下楼时患肢先下,从而有效地保护膝关节。
总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后病人坚持康复锻炼。手术是医患共同完成的一项工程,如果这一工程按满分100分计算,医生手术做得再好,也只能拿到50分,剩下的50分需要病人从术后的康复锻炼中得到,也就是说手术成功的另一半掌握在患者手中。病人一定要和医生一起才能拿到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