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骨科频道 > 骨科治疗 > 手术治疗 > 足跟痛的5种常见疾病解析及针刀治疗方法

足跟痛的5种常见疾病解析及针刀治疗方法

2016-12-15 来源:颈肩腰腿痛康复之家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足跟垫为跟骨下方,富含脂肪的一块组织。本病好发生于50岁以上,由于水分、胶原以及弹性的丢失,造成足跟垫的萎缩。

  足跟痛属于临床最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下文分析易致足跟痛的5种常见疾病。

  足跟一侧或两侧出现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

  侧位X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

  足底筋膜炎

  原因:足底筋膜起于跟骨底内侧,与远端趾骨相连并分裂为五束,这些纤维同时与周围的真皮、横向的跖韧带以及屈肌腱等紧密相连。尤其在第一跖趾关节,背屈运动能够增强足底筋膜的张力与足底纵弓结构,但其本身缺乏弹性,仅能延长4%左右。也有许多人称之“足底筋膜退变”。

  跟腱或腓肠肌紧张而导致踝关节的屈曲角度减少,与足底筋膜炎的发展也有相关性。肥胖、过度负重以及其他独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不合适的鞋和鞋垫、过度训练、距下关节活动度降低等。尤其,高足弓与扁平足更是诱发足底筋膜炎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

  病人经常感受到起始疼痛,即晨起或者长时间休息后迈出第一步更加明显,行走数步后疼痛有所缓解,但随步行时间的增长或站立时间的增加,疼痛会加剧。疼痛呈锐性疼痛而无放射性。

  足跟垫萎缩

  原因

  足跟垫为跟骨下方,富含脂肪的一块组织。本病好发生于50岁以上,由于水分、胶原以及弹性的丢失,造成足跟垫的萎缩。

  临床表现:

  疼痛多呈深部痛,无放射性,集中于跟骨结节中央承重部位。易被误诊为足底筋膜炎,赤足行走或走在坚硬的表面易诱发,少走路则减轻。跟骨结节足底侧易出现压痛,与肿胀程度相关。疼痛通常与踝关节、足趾活动度及结节压迫无关。

  巴克斯特神经卡压综合症

  外侧足底神经的第一分支,唯一一支位于拇展肌与趾短屈肌下,同时在方肌上的神经。支配方肌,趾短屈肌,小指外展肌,以及足底外侧皮肤、跟骨骨膜、沿足底韧带的感觉。

  跟骨应力性骨折

  原因:

  全身最大的跗骨,跟骨的压缩骨折(图5)并不常见,其发生率仅位于跖骨之后。好发于运动员,军人,以及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多由于反复的负荷过重以及骨吸收与成骨不一致引起。

  踝管综合征

  原因:

  胫后神经血管神经束在踝管内受挤压而产生的症状。本症相对不常见,易被过度诊治。平足最易导致踝管综合征,是由于后足外翻及前足外展易致神经受压。其余的原因还包括:骨折,踝管空间狭窄,腱鞘炎。全身系统炎症性关节病,糖尿病,类风湿等。

  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

  患者主观感觉模糊且定位困难,然而疼痛与麻木多发生于踝关节与跟部内后方,多放射于足底。久站及活动时加剧。感觉迟钝影响睡眠。特别卡压明显时导致肌力减弱,首先表现趾外展肌进而影响小趾外展肌力。沿踝管产生的TINEL症与沿胫神经分布导致的不可修复的感觉减退,是最重要的症状。其余刺激方法,例如背伸运动,拉伸胫神经,也容易诱发病变。

  诊断:

  MRI对于诊断踝管解剖异常及占位导致的胫神经受压具有重要作用。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有助于确诊。然而却具有假阴性。

  针刀治疗:治疗方法:患者俯卧于床上,足跟朝上,双足背贴在床沿边。于患者足跟骨结节部寻找压痛点,明确定位后,用龙但紫标记作用进针点。常规碘酒、酒精消毒,用2%利多卡因5ml,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1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5ml,做局部麻痹。针刀口线与足纵轴方向一致,重直刺入达跟骨骨面,先纵行切割摆动,再横行切割摆动,是“+”字形松解,觉针刀下松动感出针刀,压迫止血,创可贴敷针眼。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